河南吉程醫藥有限公司是鄭州一家普通的醫藥公司,在疫情防控時期,該公司因采購用于抵抗疫情相關醫療器材,造成短期流動性緊張,最終無法到期歸還建行貸款。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從建行獲悉,2月1日,建行鄭州金水支行針對企業情況,將客戶情況反饋至省分行,延長了企業的還款期限。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目前多家銀行處于“遠程線上辦公”時期,但業務部門并沒有因不到單位而顯得輕松。相反,由于排查貸款即將到期的企業,以及需要快速響應業務處理流程,銀行多個業務部門“更忙了”。
從企業端看,目前,蘇州、上海、北京等多地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的一系列政策擬減輕企業負擔,但業內人士亦表示,從長遠看,企業“減支”重要,但“增收”更重要,如何“增收”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重任。
企業資金流緊張
隨著疫情的發展,各地醫藥公司像許許多多的小藥店一樣,陷入了“缺資金”和“缺貨源”兩難的境地。
駐馬店淘兒寧藥械有限公司是駐馬店市唯一一家以生產醫療耗材和消毒類產品為主的公司,具有日產一次性醫用口罩15萬只、酒精和84消毒液近30噸的產能。在疫情防控時期,急需資金采購原料保證生產,向疫情一線輸送防疫物資。
2月1日,建行駐馬店分行了解到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后,成立了項目團隊、組建微信群、明確任務分工,省分行、市分行、縣支行三級聯動,普惠金融部、公司業務部、授信審批部等前中后臺聯動,工作人員提前到崗,經過連續八個多小時的工作,于下午五點四十分為該企業成功投放了200萬元信用貸款。
同樣,廣西玉林一醫藥有限公司因疫情突發導致訂單新增,公司在原材料支付上存在資金缺口。2月3日,建行廣西分行在了解情況后向企業投放無還本續貸資金870萬元,解決了客戶的燃眉之急。
記者了解到,建行廣西分行對轄內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小微企業進行梳理,通過適當延長貸款寬限天數等方式,主動幫助小微企業緩解資金流動性困難。截至2月3日,已為四家因受疫情影響出現暫時困難的小微企業實施貸款延期還款,合計貸款金額185萬元。
除醫藥公司外,記者從建行了解到,該行各分行多個行業的中小企業都面臨不同程度的經營壓力。建行廣西區分行方面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經排查轄內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為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我們對這些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進行全面梳理,并根據實際情況,通過信貸重組等方式予以全力支持!
為保障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渡過經營難關,銀行啟動了多項措施。建行河南省分行方面表示:“我行組織對貸款即將到期的小微企業逐戶排查,綜合運用再融資、貸款期限調整、延長寬限期等多種方式,制定‘一戶一策’措施,盡量減小疫情對企業的經營影響。”
需“減支”更需“增收”
疫情的爆發,直接沖擊中小企業的經營。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此次疫情之于中小企業,核心沖擊來自市場端的需求萎縮,再疊加疫情導致的產業鏈效率下滑,原料采購、物流運輸、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多方受阻,層層傳導、環環相扣,織成一條巨大的網,讓企業陷入其中、掙扎乏力!
面對疫情的影響,北京、上海、蘇州等地推出了多項政策“組合拳”為企業減輕負擔。2月2日,蘇州市政府發布《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提出實施援企穩崗政策,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2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若干措施》,提出延遲繳納社會保險費,將1月、2月應繳社會保險費征收期延長至3月底;對于旅游、住宿、餐飲等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經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確認,可將疫情影響期間應繳社會保險費征收期延長至7月底。同日,上海市人社局公布一系列企業減負措施,包括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推遲調整社保繳費基數、可延長社會保險繳費期等。
在薛洪言看來:“細看各項扶持政策,出臺及時、覆蓋面廣,已屬于政策允許范圍內的積極施策。但坦白講,這套政策組合拳,能改善小微企業經營困境,但還不能把它們拉出困境!
薛洪言表示:“現階段,各項扶持政策側重于稅費減免和金融支持,屬于‘減支’而非‘增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各地出臺扶持政策,意義不限于扶持本身,更重要的是釋放一個信號,即抗擊肺炎疫情是全社會的事情,疫情產生的損失直接作用于企業,但全社會都在尋找可行的方式進行損失共擔!
對企業來講,自身的能力才是長久發展的根本。某城商行高管對記者表示:“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是暫時的,作為金融機構‘讓利’助力企業渡過難關是應盡的責任,等疫情結束后,企業還需要盡快恢復正常的經營,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另外,談及企業延期還款執行中存在的困難,是否有企業趁機逃避正常還款以及銀行將如何應對時,這位城商行高管表示:“這也是考驗銀行自身能力的時候,銀行與企業之間是‘相生’的,一家企業的前景是好是壞,其實不是疫情決定的,銀行業務人員對企業的了解和掌握,也就是風險管控的能力,不會隨著疫情的到來就消失。我們會盡最大努力支持企業渡過難關,也會借此檢驗自己的貸后管理能力,識別出真正有發展前景的好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