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疫情的快速爆發,對全國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較大沖擊,同時從多個角度影響著金融市場的穩定。
本文重點分析疫情對銀行業貸款業務的主要影響,但鑒于銀行業并非獨立個體,其生存于中國大的經濟形勢及金融體系中,固重點分析銀行業的同時,需對經濟及銀行業影響做簡要分析。
一、宏觀層面
(一)經濟層面
2020年春節伊始遭遇的病毒疫情,世衛組織將此定義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事件”,超過10個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朝鮮等限制中國公民入境,韓國,日本,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多個國家積極撤僑,多個國家限制中國商品入境。新冠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和對金融的影響,尚待觀望。
此次疫情我們借鑒2003年的非典數據簡要分析,但同時此次疫情與“非典”,亦或有些許不同,主要不同鑒于以下幾方面:
(1)2003年,中國處于入市后,城鎮化,消費升級等經濟增長的強烈內生動力時期。2020年,中國經濟內外挑戰增多,新經濟尚待尋找新增長動力 (2)2003年,中國GDP11.7萬億,2020年超100萬億 (3)中國經濟三架馬車,2003消費GDP32%左右,2019上升到54%(4)中國決策層,主動選擇不再以杠桿型拉動投資刺激增長,包括拉動基礎設施,房地產等,刺激經濟。
“非典”對經濟增長影響主要發生在二季度,不同于非典疫情主要影響在二季度,此次疫情的影響將提早在一季度顯現。本次疫情同樣始發于上一年12月,但引起廣泛重視的時間相對較早,疊加今年春節較早,如果疫情短期沒有緩解,考慮到返鄉群體滯后返工等因素,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大概率一季度就會開始顯現。
圖表1:消費占中國經濟的比重顯著上行,中國主動選擇減少杠桿投資刺激經濟
圖表2:新冠帶來的消費減少和滯后,會直接影響GDP增長率
(二)行業層面
與非典類似,此次疫情重點影響第三產業,首當其沖的是旅游、餐飲、住宿、娛樂四大行業。春節是他們傳統的銷售旺季,可以占到全年利潤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疫情的沖擊給原本經歷寒冬的消費產業雪上加霜。(此處借用網絡券商估算,2020第一季度,這些消費當季減少超1萬億,占全年GDP接近1%)
考慮整體經濟領域,新冠直接影響1-2個季度的中小企業用工,生產,債務違約等不小的問題;國際上對新冠的各式負面防范,會影響中國進出口貿易,但貿易在目前經濟結構中貢獻有限;房地產停盤不允許銷售,但剛需可能會滯后彌補。
由于經濟所處階段和經濟結構變化,目前中國經濟與非典時期相比,都有實質變化。因此后續政策選擇及對資產的影響,都會不同。我們需要在經濟大格局中,理解突發的新冠疫情及對銀行信貸業務影響。
二、監管及同業層面
(一)監管層面
央行等五部門2020年2月1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確,對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金融機構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后還款期限。
五部門上述通知提出,合理調整逾期信用記錄報送,對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經接入機構認定,相關逾期貸款可以不作逾期記錄報送,已經報送的予以調整。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企業,可依調整后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
五部門的文件強調暫時沒有收入,房貸、信用卡還款可以合理延后還款期限,因疫情未及時還款不做逾期上報征信,但同時對人群做了嚴格的界定。
(二)同業層面
1.中國銀行
因疫情被隔離等在疫情期間信用卡無法及時還款發生逾期的,不視為違約,不納入違約客戶名單,相關利息及滯納金可予以減免,并可申請征信修復。
2.建設銀行
疫情期間在中國建設銀行的個人貸款、信用卡透支發生逾期的,不視為違約,不進入違約客戶名單。對于疫情影響正常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通過信貸重組、減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全力支持。
3.工商銀行
凡參加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以及確診患者和疑似人員及其配偶,疫情期間在工行的個人貸款、信用卡透支因不便還款發生逾期的,不計為違約,不進入違約客戶名單。
4.農業銀行
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客戶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農戶貸款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后還款時間。在疫情期間非個人主觀原因造成個人貸款、信用卡透支、農戶貸款發生逾期的,一律不視為違約,不進入違約客戶名單,不計收罰息。
5.招商銀行
對于受疫情影響而造成階段性還款困難的企業,可主動展期、減免罰息、征信保護等多種措施進行支持。
6.交通銀行
對于受疫情影響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通過變更還款安排及付息周期、延長還款期限、無還本續貸、信貸重組等方式支持企業正常運營。不得對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針對因疫情難以按時還款的客戶,以及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交通銀行信用卡客戶,根據客戶需要適當延后還款期限,減免相關費用。
7.中信銀行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貸款,為符合條件的客戶主動給予還款寬限期。對于因疫情原因導致短期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貸款客戶給予一定還款寬限,對于參與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因病隔離的人員的逾期貸款,不計入逾期征信,不收取逾期罰息。
8.中國支付清算協會
提示對對疫情涉及的特定人員采取延長信用卡還款期、免收違約金、提供征信保護以及減免相關費用,減輕疫區企業負擔,確保現金供應,保障人民群眾取現順暢等措施來滿足抗疫期間的特殊需求。
各同業的公告是對監管部門文件的解讀和延伸,有利于國內中小銀行借鑒。
三、城商行層面
(一)整體貸款業務層面
城商行復雜的地域依賴性和錯綜的地方股權關系,讓其經營模式上呈現出非常局限性的特征,也更易受周期性影響。無奈之下,城商行自身的經營成效也呈現出更大的波動性,某種程度上也承載著地方融資平臺的職能。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9年10月底,全國已上市城商行總共有22家,其中A股市場10家,H股銀行10家,A+H股銀行兩家2家。
圖表3:2019年H1各城商行貸款余額規模及其占比
從圖表3中貸款余額規模來看,貸款余額突破5000億以上的有3家,其中北京銀行(601169,股吧)貸款余額規模最高,具體為13585億,上海銀行、江蘇銀行也接近萬億大關。在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銀行的貸款規模占總體資產規模比重均在40-50%左右,貸款業務的穩定,對城商行至關重要。
圖表4:2019年H1各城商行個人貸款余額(億元)
圖表5:2019年H1各城商行個人貸款余額占比分布情況
從圖表4、5中可以明確地看出,對于城商行來說,對公貸款業務依然是貸款業務中的主力,但是同時也是風險集中的體現。由于議價能力、區域限制、創辦初衷等多方面原因,城商行的對公客戶多為中小企業,同時也多為地方民營企業,亦或是此次疫情影響最為嚴峻的客戶群體。
由于疫情影響,道路的封閉,民生行業價格短期內會有一定升高,在政府的干預下相關企業很難維持利潤;出口受阻、合作暫停、國際的負面消息,對進出口相關企業會有消極影響;利潤萎縮、成本上升、人員限制等因素,對中小企業造成經營風險。
疫情的影響將在一、二季度集中體現,但對于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來說,能否挺過這艱難的時間,需要看疫情發展、監管及銀行政策、企業主融資能力、企業現金流、抗風險能力等多重因素保證。
(二)零售貸款業務層面
圖表6:2019年H1各城商行個人貸款余額構成分布
從個人信貸余額的構成來看,各家將其劃分為住房按揭、個人經營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等四個部分,結合下圖不難看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仍是70%以上城商行的主營業務,但也不乏一些城商行另辟蹊徑,大力發展近年比較火熱的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如天津銀行此類業務占其個人信貸余額的比重達到76%,鄭州銀行此類業務占其個人信貸余額的比重達到58%,上海銀行此類業務占其個人信貸余額的比重達到56%,其余南京銀行(601009,股吧)、徽商銀行、西安銀行(600928,股吧)、江蘇銀行等該類業務占個人信貸余額的比重也都突破40%,可以看出,個人消費信貸正成為某些城商行眼中的“香餑餑”。
各城商行的個人貸款業務分類區別較大,同樣在這次疫情的影響方面必然各有不同,下面根據不同業務種類進行必要分析。
圖表7:2019年H1各城商行個人貸款余額不良分布
個人經營類,從圖表6中可以看出,少數城商行個人經營類貸款占比較高,由于近幾年國家不斷推行普惠金融的相關政策,個人經營類貸款余額實現了普遍增長,但從圖表7可以看出,部分城商行經營類貸款不良率已在高位,同時此類貸款業務主要群體為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也是此次疫情影響最直接群體,同時也是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群體。
圖表:8:2019年H1各城商行個人貸款余額不良率分布
個人消費類,隨著網貸業務的蓬勃發展,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成為了大部分城商行新的利潤增長點,但同時也是風險較為集中一類業務,從圖表8可以看到,整體消費貸款業務不良率較低,屬于良性可控范圍。但作者與多家頭部資產溝通發現,2020年1月中下旬到2月中旬,消費貸款業務逾期率有明顯上升,未來恐有增加逾期可能,建議城商行重點關注此類業務。
個人按揭類,從圖表7可以看到,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非常低,這也是行業根本相對合理,但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停產停工、物流、餐飲、批發零售等行業短時間內無法正常經營,涉及到按揭貸款借款人工資減少或被迫離職等風險加劇,按揭貸款逾期風險不斷攀升,各家機構應妥善關注,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鑒于住房為剛性需求,總體風險應可控。
(三)貸款業務涉及問題及解決方案
1.涉及問題
①因疫情造成的逾期及征信問題:在疫情期間涉及到的小微企業主及個體工商戶受到巨大影響,生產、經營無法得到正常運營,造成現金流的斷裂,造成逾期;部分個人無法工作造成房貸及消費貸款業務的逾期,致使征信背負逾期記錄。
②因疫情造成的企業經營困難:由于疫情影響,部分小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會遇到經營困難甚至破產的情況。
③正常業務無法開展:如正常的續作業務,因人員限制、房產問題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短期內無法進行續作,造成的逾期及不良。
2.解決方案
線下業務方面:
①確定標準:各家城商行應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借鑒同業經驗制定本行針對疫情的貸款業務認定標準及方案。
對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如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可在提供有效證明材料后不視為違約,相關逾期記錄可予以調整。
對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客戶,如未能及時還款,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可在提供有效證明材料后不視為違約,相關逾期記錄可予以調整。
為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客戶建立逾期記錄調整綠色通道,積極提供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務。
對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及個人經營貸款客戶,我行承諾不抽貸、斷貸、壓貸,同時可申請調整貸款還款安排;對于受疫情影響嚴重、到期還款困難的企業還可申請展期或續貸。
為參與生產、運輸和銷售疫情防控所需醫用物資的企業及個人經營貸款客戶提供全方位信貸支持,包括簡化業務流程、建立快速審批通道、執行優惠利率等。
②詳細記錄:城商行應及時下發要求至各分支機構及客服叫中心,引導客戶主動還款,及時記錄客戶逾期情況及逾期原因,保證后續及時處理。
③分析數據:提取2020年1月末的零售貸款業務逾期數據與往期進行對比,篩選出新增逾期貸款業務,責成分支行了解貸款情況重點關注。并且每月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確認風險。
④深入排查:因疫情于1月末大面積爆發,固2020年1月末的數據不能完全反應疫情造成的影響。按照貸款業務類型進行深入排查,對于經營類貸款業務,應要求分支機構需逐筆、逐戶排查,確定是否存在逾期風險;消費類貸款業務,需排查有正式工作外人員,是否存在逾期風險,同時針對互聯網貸款業務應該處于觀望狀態,適當調整放款規模及額度;按揭類貸款,對疫情涉及人員進行排查,通過利率調整、還款計劃調整等多放款舉措,有效降低風險。
⑤確定方案:對排查出存在逾期風險的客戶及貸款,分支機構應根據本行統一的標準要求,對上報貸款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
⑥業務處理:對疫情期間受影響的貸款業務聯合科技、營運等相關部門,對逾期罰息進行處理,對逾期上報征信情況,聯合風險部門對征信進行統一說明及更改。配合分支機構對存在逾期風險或已經發生逾期風險的業務進行處理。
⑦宣傳創新:在疫情期間,各金融機構均積極響應號召,對涉及企業及個人予以各類獎勵及支持,宣傳作用明顯,建議各城商行可對存量經營類企業進行排查,涉及疫情相關企業,可以予以利率的適當下調,對于省內的抗擊疫情個人及家庭予以一定額度、低利率的信用貸款,成本不高,但是收效甚好。
2003年的“非典”疫情在中國大地上無情的肆虐,但就在同時,也開啟了中國銀行業的另一個篇章。2003年之前是整個銀行業的噩夢,2003-2013年是股份行的黃金十年,2012-2016年上半年則是城商行的黃金五年,2017年到現在國內的銀行業開始出現了明顯分化,有人說2019年是過去十年中銀行業最慘的一年,同時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但隨著疫情的再次肆虐,對于銀行業來說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機遇,甚至又何嘗不是一次鳳凰涅槃的過程。
在疫情攻堅的關鍵時刻,希望各家城商行能夠相應國家號召,對貸款業務推出相關舉措的同時更應該對信貸風險問題“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理”,做到心中有底,游刃有余。最后引用人民日報的一句話,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希望各家城商行也能打一場酣暢淋漓的貸款攻堅戰。
注:本文部分數據援引自微信公共號號外者、中糧信托,作者在此鳴謝。本篇文章僅限溝通、學習、交流,不用于商業用途。
文/阜新銀行互聯網金融部 張澤熙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