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蔓延,對當前經濟特別是對消費的影響在加大,餐飲行業首當其沖。
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西貝莜面村餐廳的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表示,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引起較大關注。
百福控股CEO王小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甚至說,不夸張的說,這次疫情對餐飲行業恐怕是滅頂之災。“西貝是可以撐過去的,因為它有品牌有口碑,可以通過銀行、投資機構等多種途徑獲得支持。但西貝是全國餐飲排前幾位的頭部品牌,目前中國超過30億銷售規模的餐飲企業不超過20家,絕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它們沒有西貝那樣的積累和現金流。如果疫情影響持續三個月,它們可能就會倒下。”
這并非危言聳聽,中小微餐飲企業的處境尤為艱難。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表示,討論疫情對GDP的影響沒有太大的意義,我不怎么關心這些數字,真正應該關心的是眾多中小微民營企業能不能挺過去。
2月3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發布《廣東餐飲企業受疫情影響調查分析報告》指出,春節期間30%的持續營業的企業同比營收下降5成以上,其中30%的企業收入幾乎為0;參與調查的正餐類企業同比宴席減收達2億元之多;絕大部分企業面臨租金、人工、能耗、稅收等多重成本壓力,客流、現金流嚴重不足的困境如無法得到及時緩解,將在1-2月內引發閉店潮。
“我會已將相關調研統計結果第一時間報備廣東省發改委、商務廳、市場監督管理局、人社廳及市商務局,并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協會向全省餐飲行業發布倡議書,向業主、供應商、政府部門及媒體發布行業呼吁書,呼吁政府和社會各界調動一切有效資源,及時出臺各類具體扶持政策,幫助扶持廣東餐飲業共克時艱!”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表示。
“今天是我們停業第9天,陸續有員工來問我,到底能不能復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江蘇中部某縣一家中小餐飲企業——興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老板顧明,他說,“這就像防疫一樣,一開始也要重視,對于中小餐飲企業,如果沒有一定的措施,穩定人心,后面萬一出現大規模倒閉潮,怎么辦呢?”
預計2月份沒有收入,資金壓力大
《21世紀》:疫情持續蔓延,直接沖擊餐飲行業,西貝餐飲、百福控股等老板都出來發聲了。作為中小餐飲企業,你們怎么看?
顧明:我也看了西貝、百福的采訪報道,確實談到了實際存在的一些問題。不過,由于規模不同,角度不太一樣。
我們這邊經濟有個特點,服務業發達,遍地都是飯店、服裝店,同時在外務工人員很多,這決定了我們經營的旺季就在春節,因此這次疫情對我們打擊巨大。
我有規模門店兩家,每家大概100桌,員工總計將近300人,我們這里這樣規模的餐飲企業大概7、8家,比我們規模小的更多。因此,我們的問題具有普遍性。
《21世紀》:具體來說,此次疫情對你們有什么影響?
顧明:我們從大年初三停業至今,預計正月十五以后才能開業,初步預估損失200萬元以上。說是正月十五開門,說句實話,短期之內大家消費信心不足,沒有20天以上,沒人會來的。因此,預計2月份幾乎沒有什么經營收入,我算了一筆賬,到3月10日,我的資金壓力全來了。
具體來說,我們面臨的資金壓力包括庫存損失、供應商貨款、門店租金、員工工資等。
我們給春節假期準備的食材儲備量比較大,兩家店大約有不低于150萬元的庫存。肉類儲存時間比較大,但蔬菜等其他食材,說句真話,到了正月十五就沒用了。因此,到2月9日,預計庫存損失40萬元左右,2月沒有什么生意,庫存損失預估達到60萬元左右。
餐飲行業還有個特色,供應商比較固定,大家會約定,我們先拿到貨,下個月再付錢。一旦停業,我們沒有收入,但到貨款到期了,要付供應商,3月份要結算1月2月的貨款大約150萬元。
還有門店租金,兩家店,本期應付將近90萬元租金。雖然國家提倡免房租,但我們這是私人房東,人家白手起家,就靠這個資產,也不容易。你的損失強行要求人家承擔,也不公平,人家也不會答應,因此想要協商減免房租幾乎沒有可能。
至于員工工資,2月份45萬元左右。所以加起來,短期需要將近300萬元資金。
目前我們現有資金按照政府號召,盡可能不裁員,也只能維持員工工資到3月份,如果供應商、房租協商結果不理想的話,我們從3月份開始工資發放就可能要減半,4月份工資是沒法保證的。
更希望獲得銀行貸款支持
《21世紀》:面對困難,你們有什么應對措施?
顧明:我們在當地經營了六年,還算是比較有知名度的餐飲企業,有些餐飲企業去年才開業,這場疫情對他們是滅頂之災。要知道,受宏觀形勢影響,去年整體餐飲企業的經營都不算好,都期待春節賺一筆,卻遇到了這個事,也很無奈。
我們可以采取閉店措施,只保留一家,但是我們員工怎么辦呢?我們跟西貝餐飲用工模式不一樣,我們不是大企業,招不到年輕人,都是40-50歲這樣的人群,上有老下有小,每年我們企業都有員工孩子考上大學。我們的廚師在當地還有一技之長,但是其他打雜的人,在這個環境下,就很難就業了。
從全市來看,我們這邊直接參與餐飲行業不到1萬人,考慮上下游,總共應該不下2萬人。我們這些最基礎的餐飲企業倒閉了,意味著這么多職工要下崗,確實是個大問題。
《21世紀》:2月初,一些地方政府比如蘇州、上海等地,也出臺了企業減負政策,包括返還失業保險費、延長社保繳費等,應該說力度比較大。對此你怎么看?
顧明:我也認真看了這些政策,說明政府在關心了,我都很贊同。不過,我也要替中小微企業說句話,大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沒有那么規范,員工社保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繳納,返還失業保險費,固然是一筆錢,但對我們幫助相對較小。
至于減免稅費,需要注意的是,稅費根據經營收入來定,你減免,我很感謝,但我沒有收入,減免對我來說就沒有什么意義。對我們來說,最害怕的是我們熬不到好政策到來的時候。
《21世紀》:那在你看來,現在最需要什么幫助或措施?
顧明:說句實話,我們最需要流動資金支持,希望政府協調當地銀行,給我們兩年期200萬元貸款,利率低些最好,就可以度過這個難關。主要是在信貸額度上擴大,周期要長,借錢要方便,我們也會配合銀行提供必要的審核資料,流水是沒問題的,如果需要當地200萬元不動產擔保,也是可以的。
《21世紀》:你們之前有銀行貸款嗎?融資存在困難嗎?
顧明: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是現金流比較充足的企業,一般不太愿意去借錢,但我們現在的確遇到了困難。
貸款還是存在困難的,之前去一家銀行咨詢企業經營性貸款,除了一些必要資料,銀行還要求有當地公務人員擔保,我們覺得這個不是很合理。
你也知道,去年國家清理整頓借貸平臺,民間借貸雖然有,也有企業去借,但利率非常高,如果去借,企業等于喝了慢性毒藥,我們真不希望走到那一步。
總之,我所反映的情況,都是真實的,基本上可以代表三線城市餐飲企業的現狀,我們沒有渠道發聲了。我個人擔心,我可以關門,不做了止損,但員工怎么辦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