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央行開展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1.2萬億元,央行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40%、2.55%,上次分別為2.50%、2.65%。央行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市場流動性情況,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
在公開市場操作“降息”后,市場普遍預期央行或繼續降低MLF利率并降低LPR利率,以降低實體融資成本,對沖疫情影響。
2月3日,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宏觀固收團隊認為,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將更為靈活,疫情擔憂帶來階段性小幅降息。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調預示未來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也將大概率同等幅度下調,進而LPR報價也有望跟隨下調10BP。而實體經濟貸款利率已掛鉤LPR,也將有望相應下調。
民生銀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此次下調7天期和14天逆回購利率,或意味著下調MLF政策利率為期不遠。下一期MLF到期日是今年的4月17日,從應對疫情角度出發,預計央行會在下月初提前續作MLF,并同步下調10個bp,以盡快引導LPR利率實質性下降,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降帶動市場整體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資金成本,緩解企業的財務壓力,支持實體經濟,緩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小微企業的沖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馬駿表示。
根據《金融時報》,馬駿表示,人民銀行超預期流動性投放對整體市場利率都會產生向下的推動力。繼今日反映市場短期利率的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降后,央行按慣例于月中進行的中期借貸便利操作中標利率也有望下降,進而2月20日公布的LPR下降可期。
馬駿認為,1月初開年降準后,可能部分銀行已經根據資金成本變化下調了自身報價,但尚未達到使LPR整體下調的閾值,上次降準的積累加上此次央行超預期流動性投放推動整體市場利率下行,2月20日公布的LPR下降概率明顯增大。
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2日發布報告稱,市場對疫情的反應有多大,關鍵取決于政策能否有效防止疫情的外生沖擊在經濟和市場內部傳播和放大。如果傳導路徑阻斷不了,疫情的影響就會長期化,對經濟和市場的沖擊會遠大于短期內的直接損失。而在疫情影響向長期傳導的三條可能路徑上,都有相應的政策應可以預期或是正在落地。這應該可以阻斷傳導,讓疫情對市場的沖擊只停留在短期。
其中,在疫情的短期沖擊之下,實體企業的資金鏈會面臨很大考驗,甚至可能演變成大面積的流動性危機。如果企業因此而大量倒閉,那么疫情就會成為蕭條的觸發因素,最終造成遠遠大于短期沖擊的危害。顯然,這一風險已經為決策者所關注到。在2月1日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第一部分就明確提出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要求對那些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因受疫情嚴重影響而還款困難的企業,可以展期或續貸。2月2日,人民銀行也宣布將在2月3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1.2萬億元的流動性,讓“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相信在這些措施可以阻斷疫情向流動性危機的傳導。
海通宏觀認為,從疫情影響來看,本次新型肺炎疫情受市場廣泛關注發生在1月21日,截至2月3日10點,10年期國債活躍券已經下行27BP至2.82%,參考03年十年期國債利率最大下行40BP。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