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文】
2019年12月4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秘密處發布《2020年度同業存單發行工作提示》和《2020年度大額存單發行工作提示》,意味著2020年度的同業存單發行工作正式啟動。
一、同業存單基礎知識儲備
(一)發行前準備工作
1、發行人應于每年首次發行同業存單前向人民銀行備案,其中24家全國性主要銀行向人總行備案、地方法人機構向所在地人行分支機構備案,備案需提交的材料包括《關于報備2020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的報告》、《同業存單年度發行計劃》和《同業存單內部管理辦法》。
2、備案后至發行前,發行人還需向同業拆借中心申請登記當年發行備案額度,并提交《經人民銀行備案的年度發行計劃》、《發行人基本情況表》、《發行人基本數據信息表》、《發行人主體評級材料》等四份材料。
3、發行人應每年首期同業存單發行前3個工作日,通過中國貨幣網披露該年度的發行計劃。
(二)基本內涵
同業存單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法人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發行的記賬式定期存款憑證,是一種電子化、標準化的貨幣市場工具,其發行利率以市場化方式確定,并在Shibor基礎上加減點生成。
1、同業存單可以采取公開發行(含招標發行和報價發行)與定向發行兩種方式,并且由上清所托管。其中招標發行包括價格招標與數量招標。此外公開發行的同業存單可以進行交易流通,并可以作為回購交易的標的物;而定向發行的同業存單只能在該只同業存單初始投資人范圍內流通轉讓。
2、發行人應提供資產項、負債項、盈利能力以及資產質量等四個維度的財務數據信息,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每年的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來深入了解一家銀行。
3、同業存單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重要工具,2013年9月24日央行首次公布推進利率市場化的三大任務,同業存單是其中工作事項之一(其它為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和開展LPR報價工作)。
4、2017年9月1日后同業存單的發行期限不能超過1年,這意味著商業銀行每年均有大量的同業存單到期和發行訴求。
5、金融機構發行同業存單,持有人為保險公司的,需要交存準備金;持有人為非保險公司的,不需交存準備金。
6、同業存單實行備案余額管理,即存款類金融機構可以在當年發行備案額度內,自行確定每期同業存單的發行金額、期限,但單期發行金額不得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且發行人年度內任何時點的同業存單余額均不得超過當年備案額度。
7、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分支機構也可以發行同業存單,預計這在未來會作為利率市場化的一部分來推進。
(三)相關政策梳理
我們梳理了2010年與同業存單有關的政策信息,具體如下表所示。
![]() |
2014年同業存單剛剛產生時,正值監管嚴打同業業務之際,事實上在擴表與套利的雙重因素推動之下,同業存單成為套利鏈條上的重要承載者。其過程如下圖所示:
1、大型銀行和部分股份行由于資金成本較低(主要為存款),通過購買中小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賺取息差(同業存單期限短、流動性強),對于大型銀行而言,還可以將其作為取代利率債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2、中小銀行則通過發行短期存單,購買其它銀行的同業理財,通過期限錯配的形式賺取息差,并達到擴表的目的。
3、其它銀行進而通過委外的形式,賺取利差收益和達到擴表的目的,委外機構為了滿足收益而不斷加杠桿或信用下沉。
![]() |
自2014年以來,同業存單余額不斷增長,目前規模已經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50萬億。同時2019年以來同業存單的單月發行規模也穩定在1-2萬億的區間內,并呈現出季末發行放量的季節性特征。
![]() |
自2014年同業存單誕生以來,其投資者結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2014年時,同業存單的投資者81.80%由商業銀行構成,剩下的投資主要由非銀行金融機構、信用社等機構構成。
但是時間來到2019年時,以資管產品等為代表的非法人機構成為同業存單最大的投資者,占比高達52.36%,且占比逐年提高(2014年僅為3.24%、2015年一躍升至33.62%)。排在第二位的投資者為商業銀行,占比達到37.18%,這兩類投資者消化了全部同業存單的90%左右,而商業銀行中主要以農村金融機構為主。
![]() |
截至2020年1月17日,共有257家銀行存款類金融機構發布了2020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
(一)257家銀行2020年共計劃發行同業存單規模合計133853億元。
(二)比較大型的銀行中,尚有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建設銀行、恒豐銀行、廣發銀行、成都農商行、錦州銀行等未披露2020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但整體上不影響大局。
(三)2020年計劃發行規模超過5000億元的銀行有8家,分別為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浦發銀行(600000,股吧)、中信銀行(601998,股吧)、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和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多是股份行。
(四)城商行計劃發行規模從高到低依次為江蘇銀行(3950億元)、北京銀行(601169,股吧)(3720億元)、南京銀行(601009,股吧)(2800億元)、寧波銀行(002142,股吧)(2611億元)、上海銀行(1800億元)、徽商銀行(1750億元)、杭州銀行(1705億元)、長沙銀行(601577,股吧)(1300億元)、成都銀行(1200億元)、貴陽銀行(601997,股吧)(1150億元)、廣州銀行(1050億元)、重慶銀行(1020億元)、吉林銀行(1000億元),超過1000億元的城商行有13家。
(五)農商行發行規模從高到低依次為重慶農商行(2000億元)、北京農商行(1500億元)、上海農商行(1000億元)、東莞農商行(782憮)、青島農商行(652億元)、天津農商行(518億元),發行規模超過500億元的農商行有6家。
(六)發行規模較高的銀行中,2020年的計劃發行規模較2019年多以增長為主(特別是前6大發行銀行),這主要是因為同業存單發行利率水平目前較低,且2020年趨勢上也傾向于向下,加大同業存單發行量有利于降低負債成本。不過地方性銀行更多以下調發行計劃為主。
(七)發行規模下降較多的銀行主要有江蘇銀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浙商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徽商銀行、杭州銀行、渤海銀行、貴陽銀行、盛京銀行等。其中渤海銀行下降1309億元、江蘇銀行下降1050億元、盛京銀行下降917億元、上海銀行下降800億元、哈爾濱銀行下降701億元、寧波銀行下降689億元、華夏銀行下降500億元。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守門看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