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
總理喊話9天后,全面降準如期而至!
2019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成都考察時表示,國家將進一步研究采取降準和定向降準、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降低實際利率和綜合融資成本,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顯緩解。
1月1日元旦當日,央行稱,決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央行表示,此次降準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大銀行要下沉服務重心,中小銀行要更加聚焦主責主業,都要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并非“大水漫灌”
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
央行負責人強調,此次降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利于實現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并且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元旦當日,央行發布消息稱,201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四季度(總第87次)例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不搞“大水漫灌”,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一方面是通脹CPI上升壓力,另一方面則面臨穩增長壓力。的確,貨幣政策從某種意義上說陷入一個兩難境地。這意味著,為了防止通脹預期擴散,保持貨幣政策的針對性、穩定性至關重要。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意味著貨幣政策要根據宏觀經濟形勢、通貨膨脹水平、內外經濟環境進行前瞻性的考量,從而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
當然,此次全面降準并不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與春節前的現金投放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保持靈活適度,并非大水漫灌,體現了科學穩健把握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0年主要的政策目標,貨幣政策還是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準有助于在新的LPR(貸款報價)機制下,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的貸款利率。
溫彬表示,此次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符合市場預期。鑒于1月份有6000億元逆回購陸續到期,疊加繳稅、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春節期間的現金需求等因素,流動性出現壓力,通過降準釋放的8000億元資金一方面可以滿足上述流動性需要,另一方面釋放低成本長期資金有利于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銀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預計1月20日新一期LPR報價會出現小幅下降,1年期LPR為4.1%,5年以上期為4.75%。
此外,溫彬認為,此次降準有利于提振投資者市場信心,對股市將帶來利好。同時,全面降準將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工具逆周期調節作用,穩固當前逐步企穩的宏觀經濟,對上市公司業績帶來提升。
前瞻性政策補流動性缺口
春節臨近,由于節前對現金的需求量很大,預計會對流動性形成一定的缺口。
此前,有業內專家曾做過測算稱,流動性壓力最大時點在2020年1月,或高達15000億元左右,而由于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元,并要求早發行、早使用,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對債券供給沖擊或也較大,疊加沒有貨幣政策工具到期,1月的流動性缺口或接近2.8萬億元,需要一次降準來對沖。
從近期操作看,央行為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已多次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2019年11月5日,人民銀行開展MLF操作4000億元,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為3.25%,較上期下降5個基點;11月18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8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中標利率為2.5%,較此前中標利率2.55%下調5個基點;12月18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14天逆回購操作中標量為1500億元,中標利率2.65%,較往期下降5個基點。
回看2019年央行貨幣政策一系列操作,高層多次發聲表達,實際上貨幣政策的基調以及操作思路一脈相承。
2019年全年,央行共開展了全面降準及定向降準操作共計8次。1月4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于1月15日、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5月6日,央行發布定向降準通知,從2019年5月15日開始,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施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分三次實施到位;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此外,2019年利率市場化改革迎來了標志性突破。8月20日起,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公布LPR,作為銀行發放貸款的主要參考和定價基準。
目前,自去年8月20日首次發布至12月20日第5次發布新LPR,1年期LPR已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低了2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低了10個基點。
在多為業內專家看來,完善LPR形成機制,有利于推動銀行降低實際貸款利率,將更多信貸資源向小微和民營企業配置,提高小微企業貸款的競爭力。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宣布2020年的宏觀政策基調,穩固了市場的預期。會議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加大力度支持民營、小微
“國家會加大對直接服務小微企業的中小銀行的支持,推動貸款需要的涉企信息共享,完善考核辦法,促進大中小銀行形成服務小微企業合理分工機制,希望中小銀行也進一步提高小微貸款比重。”這是2019年12月23日,李克強總理在成都考察時,在成都銀行自貿區支行,了解小微貸款規模和利率等情況時說的一段話。
2019年1月4日,李克強就曾考察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銀保監會主持召開座談會,進一步采取減稅降費措施,運用好全面降準、定向降準工具。
與此前選擇3家國有大行進行考察有所不同,此次選擇中小銀行同樣意義非凡。這也側面印證了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仍將繼續成為新的一年經濟金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019年以來,致力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一行兩會”相繼祭出高招。
比如,為了保持中小銀行流動性充足,央行于2019年6月增加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常備借貸便利額度1000億元,加強對中小銀行流動性支持;于去年7月增加支小再貸款額度500億元,重點支持中小銀行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
去年12月12日,國常會在部署推動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時提出,2020年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5家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于20%。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銀保監會近期重點工作通報會上表示,銀保監會將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小微企業的信貸供給;健全商業銀行考核評價的長效機制,馬上要制定出臺《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進一步改進小微企業貸款方式,主要是擴大續貸、信用貸款等來提高小微借貸效率,減少對抵押擔保的過度依賴;另外,還將會同相關部門深入研究推進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為商業銀行獲客,降低商業銀行小微貸款的交易成本。
央行表示,此次降準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大銀行要下沉服務重心,中小銀行要更加聚焦主責主業,都要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在此次全面降準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獲得長期資金1200多億元,有利于增強立足當地、回歸本源的中小銀行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同時,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