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組織編寫,將由中國金融出版社于近期正式發行,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為本報告作序。這是自2009年原中國銀監會頒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以來,首次面向社會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發展情況的專業性報告。
報告主體內容分為發展背景、發展概況、業務發展、風險防控、科技發展、融資發展、社會責任、發展趨勢等八個部分。全面總結并介紹了10年來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所取得的成效,剖析了業務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展望了消費金融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報告全面回顧了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初心。消費金融公司是指經監管批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國務院批準試點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是為在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難以獲得信貸服務的廣大中低收入客群提供更為普遍的消費金融服務,作為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至今已歷10載。
第二,報告系統總結了10年來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歷程和發展成績。消費金融公司經過探索實踐、快速發展、穩步前進三個階段,截止2019年9月底,消費金融公司已經發展為24家,注冊資本346億元,資產規模4938億元,貸款余額4604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超過1億人次。十年來,消費金融公司在促進消費升級、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推廣金融知識、維護金融秩序、推動發展轉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逐漸顯現,已經逐漸成為現代金融服務和組織體系中必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報告詳細介紹了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實踐和具體案例。消費金融公司以踐行普惠金融為歷史使命,以小額、分散為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小快靈”的經營特色,立足消費本源,緊緊依托3C產品、房屋裝修、旅游出行、教育培訓等線上線下消費場景,持續產品創新迭代,服務長尾客群;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金融科技,不斷強化金融風險的防控;不斷拓展融資渠道,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小額消費信貸專業機構的發展之路。
第四,報告還探索指出了消費金融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消費金融公司的未來發展,面臨消費結構轉型升級以及金融牌照優勢日益顯現等方面的有利機遇。但也面臨復合型專業人才儲備、資本實力、融資渠道、資產質量等方面的嚴峻挑戰,只有通過場景與金融深度滲透、線上與線下緊密融合、風控與獲客全面強化、產品與服務的持續創新等發展模式的深刻變革,才能應對未來日益加劇的競爭壓力。
報告既梳理總結了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歷程,也直面發展過程中的種種挑戰,通過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參考意義的觀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