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樊紅敏/鄭利鵬/北京報道
近日,《中國經營報(
博客,
微博)》記者從業內獲悉,有監管層人士表示,融資類信托規模過大、占比過高,下一步將加強融資類信托規模和比例的監管控制。
某信托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監管方面就開啟了對貸款比例的檢查和窗口指導。某信托公司高管亦向記者透露,監管層在不同場合也表達過要限制融資類信托業務發展的觀點。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提到,此前集合信托貸款額度緊張的現象在業內并不鮮見,但信托公司可以通過明股實債、收益權轉讓、借道其他信托公司等方式來繞過監管限制,如果監管進一步收緊融資類信托業務的話,信托公司將面臨較大轉型壓力。
融資類業務或收緊
實際上,此前監管方面對集合信托貸款業務占比一直有比較明確規模限制。
銀保監會2009年頒發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規定,向他人提供信托貸款不得超過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計劃實收余額的30%。按照此前金融監管研究院相關文章的解讀,這30%額度限制,從數據口徑來說,僅僅特指信托貸款,不包括回購選擇權或擔保安排的股權融資,信貸資產受讓,股票質押融資等;從產品范圍來說,特指集合資金信托,不包括單一信托。
此外,銀監會2011年下發的《關于印發信托公司凈資本計算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中的“信托公司風險資本計算表”規定,信托業務分為投資類業務、融資類信托業務、事務管理類業務。其中,融資類是指以資金需求方的融資需求為驅動因素和業務起點,信托目的以尋求信托資產的固定回報為主,信托資產主要運用于信托設立前已事先指定的特定項目。
按照上述文件理解,也就是說,融資類信托主要為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貸款業務,主要為
房地產信托貸款、政信類信托貸款、工商企業類信托貸款等。百瑞信托研究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
陳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亦提到,融資類信托主要指的就是信托貸款業務。
記者注意到,光大信托于2018年2月發布《關于暫停開展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貸款類業務的通知》稱,截至今年1月底,由于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貸款余額占公司所有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實收余額比例已接近監管紅線,接到甘肅省銀監局通知,從即日起至3月底之前,暫停受理全部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貸款類業務的審批。
上述事件被業內解讀為,這意味著監管對于相關政策執行要求更趨嚴格,部分信托公司貸款額度受限。據陳進透露,監管方面2018年針對信托公司集合貸款業務比例進行過檢查和窗口指導。
某信托公司高管向記者透露,監管層人士在不同場合也表達過要限制融資類信托業務發展的觀點。此次監管層再次強調:“融資類信托規模過大、占比過高,下一步將加強融資類信托規模和比例的監管控制”。
關于監管層再次強調限制融資類信托規模及占比的原因,資深信托研究員袁吉偉認為,融資類信托業務多屬于類信貸業務,具有一定“影子
銀行”特征,并不能彰顯信托制度的優勢,而且在“剛性兌付”仍未被實際打破的情況下,會積累一定的風險。
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監管方面控制融資類信托規模比例,是因為信托公司過渡發放貸款不利于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南方某信托公司高管近日向記者透露,其所在的公司正在縮減融資類信托業務,因為大的經濟形勢不好,容易導致系統性風險。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信托公司“踩雷”的項目,主要為融資類信托業務。
轉型壓力加劇
信托業協會公布的2019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表顯示,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資產規模達21.99萬億元。其中,融資類余額5.27萬億元,占比23.97%;投資類余額5.12萬億元,占比23.28%;事務管理類余額11.60萬億元,占比52.75%。
要控制占比近四分之一的融資類信托業務,困難表現在多方面。上述監管層人士在前述講話中提到,“控制融資類信托主要難點在于存量業務結構不合理、調整過程中的風險平衡難度大、新的利潤增長點尚未形成、舊的思維定式尚未打破、外部經濟環境壓力大等。”
相關研究文章亦提到,從行業發展看,除房地產和政信業務,其他業務難以支撐信托業目前如此龐大體量的融資規模和利潤水平;從培育創新業務角度來看,創新業務在培育期的投入大于產出,還需要傳統的融資類業務予以“輸血”。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從目前行業的真實情況來看,多家信托公司都存在集合信托貸款實際額度用滿的情況,但信托公司可以發行明股實債、收益權轉讓類產品或者通過借道其他信托公司等的方式繞過上述監管限制。
袁吉偉認為,限制傳統融資類信托業務后,將推動信托公司加快轉型,塑造新的業務模式,對于部分信托公司來說,轉型要求較高,可能造成行業發展進一步分化。
直融資金信托成轉型方向
那么,轉型的方向在哪里?
記者注意到,監管方面曾多次提到,鼓勵推進具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托業務發展。
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國信托業年會上,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
黃洪明確表示,信托業務要堅持發展具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托。
今年2月28日銀保監會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銀保監會信托部主任賴秀福表示,“要積極開展具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托,投向直接融資市場。”
8月銀保監會下發的《中國銀保監會信托部關于進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監管工作的通知》(即“64號文”)亦提到,推動優化信托機構業務結構,大力發展具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托。
對于具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托計劃如何界定,監管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標準。不過,黃洪在上述發言時提到,只要信托公司真正以受托人的身份開展融資業務,信托融資就具有了直接融資的功能特點,就能在補充傳統金融薄弱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要積極籌措中長期資金,大力支持國家重大戰略;要充分發揮信托開展投貸聯動業務的優勢,培育共享經濟等新興業態模式;要積極研究直接融資工具,通過多種方式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黃洪在發言時指出。
陳進認為,監管方面一再提及具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托業務,應該主要是想把信托貸款和銀行貸款進行區分。因為在銀行貸款業務中,銀行承擔的是信用風險。而在信托貸款中,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其承擔的職責應該是“受托盡責,盡職免責”,而不應當承擔信用風險。
據了解,目前除信托貸款外,信托公司還通過股權投資、投貸聯動、基金化運作等多種方式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記者注意到,在談及如何界定、推動具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托業務時,多位業內人士均提到了發展股權投資業務。帥國讓表示,“除財產管理信托外,目前信托公司做的業務大多數是融資類資金信托業務,真正股權類信托相對較少。”陳進亦提到,監管方面應該是想引導信托公司去做投資業務,如股權投資、標品投資等。
前述南方某信托公司高管向記者透露,其所在公司正在探索發展直接融資資金信托,具體做法如,通過尋找機構資金合作成立信托產業基金,對新技術產業、環保類產業等監管鼓勵的行業進行長期股權投資。
目前,已經有多家信托公司在股權投資、信托產業基金方面布局發力。
近期某招聘網站發布了9個股權投資類招聘崗位。從對招聘公司的介紹來看,這9個崗位來自9家不同的信托公司,其中5個招聘崗位明確要組建股權投資團隊。
以信托公司地產類股權投資為例,中國信托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全國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25家開展房地產股權投資業務。
用益信托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累計有十余家信托公司成立了71只產業基金信托產品,投資領域覆蓋城市建設及新能源、新技術、醫療、綠色等產業。
(責任編輯:邱光龍 HF056)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