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也是三大攻堅戰之首。11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探討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目前重點機構和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的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但存量風險仍然比較突出,個別金融控股集團、農村金融機構風險可能暴露。央行也在其中一項措施中指出,要積極探索以存款保險為平臺,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機構退出機制。
對此,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表示,目前中國累計有4000多家存款性金融機構,但一是這些金融機構的職能類似,業務同質化情況比較嚴重,二是每家機構的規模、管理能力、資金實力的差異卻非常大。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我認為并不需要這么多存款類機構,并且目前中國的存款部分存款類機構存在風險,應該也需要建立一個存款類金融機構的退出機制,實現優勝劣汰。”鐘偉說。
與此同時,雖然我國4000多家中小銀行整體經營穩健,但自2019年以來,也有多家中小銀行暴露出一些風險問題,不僅有包商銀行被接管,也有個別地區發生了小規模擠兌事件。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增速總體上有所放緩,加之國際經濟形勢日趨復雜,導致我國經濟中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漸暴露。商業銀行對宏觀經濟的變化較為敏感,尤其中小銀行自身體量較小、風險管理能力偏弱,因此受到的沖擊較為明顯。
此外,該負責人還表示,近期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分類更加審慎,已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部分銀行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也逐步納入不良貸款,不良貸款率的上升,使得銀行撥備計提力度加大,可能導致一些監管指標有所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存款保險制度,積極探索以存款保險為平臺,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機構退出機制顯得至關重要。
“存款保險又稱存款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設立專門的存款保險基金,明確當個別金融機構經營出現問題時,依照規定對存款人進行及時償付,保障存款人權益。”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地區金融生態脆弱的情況下,個別地區發生了小規模擠兌事件。依托存款保險制度,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大力宣傳存款保險、打擊謠言犯罪、及時調撥現金等措施,快速平息了事件,有效維護了公眾信心和金融市場穩定。”
該負責人指出,存款保險制度能夠加強和完善對存款人的保護,使存款人的存款更安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制定和公布《存款保險條例》,以立法形式為社會公眾的存款安全提供明確的制度保障。在條例中明確設立專門的存款保險基金,確保可靠的資金來源,當個別金融機構經營出現問題時,使用存款保險基金依照條例規定對存款人進行及時償付,保護存款人權益。
二是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市場約束,促使金融機構審慎穩健經營,從而更好地保障存款人的存款安全。對金融風險而言,事前防范比事后處置更重要。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后,根據不同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確定其差別費率,可以促進金融運行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提升金融機構的自我約束和內控管理,促進其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同時,為保障存款保險基金的安全,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將加強風險的識別和預警,及時采取糾正措施,使風險早發現和少發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銀行體系的穩健性。
三是存款保險是對現有金融安全網的完善和加強。一般來說,完善的金融安全網由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職能、審慎監管和存款保險制度三部分組成。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可以通過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供流動性支持等措施維護銀行體系穩定,審慎監管有利于促進銀行穩健合規經營。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后,通過明確的存款保障制度安排,穩定市場和存款人信心,是對我國金融安全網的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安全網的整體效能,促進銀行體系健康穩定運行,更好地保障存款人權益。
此外,鐘偉還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個行之有效的存款保險制度,不能只是做事后理賠工作,更要做好事前監督和事中管理,其最終的保障作用才是在機構出現問題時保障普通存款人的權益。
“存款保險機構在發現金融機構問題的時候,就應該進行干預,且干預的手段應該是市場化、法治化的,如果在存款保險機構的治理下可以恢復業務能力的,可以使之重回市場;如果不行,則要探索金融機構的退出機制。”鐘偉表示,“一般來說,國際上的退出方式常見的有同業兼并和破產清算兩種。”
從目前我國的存款保險條例來看,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計算的資金數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整體看,我國中小銀行風險應對能力不斷提升,風險防控的主動性、前瞻性有所增強。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持續關注中小銀行流動性狀況,加強市場監測,不斷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持,推動中小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風險防控水平,實現中小銀行健康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