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主辦的"2019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2019中國金鼎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上午,在銀保資管與金融科技分論壇上,廊坊銀行副行長陳樹軍與各機構大咖就"中小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轉型與社會責任擔當"展開圓桌對話,就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經驗進行分享。
作為一家真正植根于京津冀交叉腹地的城商行,自2014年以來廊坊銀行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資產規模穩定在2000億級別,穩居中國銀行業百強、河北城商行前二,擁有客戶總數超過550萬。在服務小微企業客戶數量、貸款余額方面,廊坊銀行在河北省內金融機構中位居前列。
陳樹軍介紹到:"廊坊位與北京、天津和雄安等邊三角形的中心,我把它總結為一二四的優勢:一是指京津冀一體化,廊坊地處京津冀一體化的核心位置;二是指我們現在緊鄰北京和天津,北京和天津的外溢和聯動跟廊坊比較近;四是指我們充分發揮組織、群眾基礎、地緣和人才四大優勢。"
談及城商行在目前形勢下的戰略發展選擇,陳樹軍表示:"城商行回歸到本地也應該成為商業銀行自己主動的選擇,為什么?因為本地就是你的延安,每個城商行都要把本地打造成延安。"
具體到組織、群眾基礎、地緣和人才四個優勢方面,陳樹軍進行了深入解讀:
延安第一個優勢是靠近蘇聯,跟當時最前端的組織靠近。城商行在本地和政府的關系肯定是最好的,所以可以跟組織上有很多的互動。
第二個優勢是延安有群眾基礎。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延安群眾基礎好,而城商行在多年來深耕本地,所以當地政府、企業客戶基礎非常好,長期在這邊生根,老百姓(603883,股吧)對本地城商行也有感情。廊坊銀行在本地被譽為,廊坊人自己的銀行也提現了這種本地群眾的親近感。
第三個要借助地理的優勢。大行在區域可能是分行,甚至是二級分行,但是對城商行來講,本地才是主戰場。城商行以總行的資源來守一個地方,而別人用一個二級分行打這個地方,力量當然是不夠的,從戰略縱深來講,你能把這個地方守住,這個是地理的優勢。
最后一個優勢是城商行在本地的人才優勢。當地的銀行往往會吸收當地的一些比較優秀的人,大家可以利用本地的人才優勢來再服務本地,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據悉,截至2019年9月末,廊坊銀行各項存款余額接近1500億元,較年初增長近20%,個人存款余額超過6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過30%,在獲得區域客戶廣泛認可的同時,資產負債結構不斷優化,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此外,截至2019年9月末,廊坊銀行各項貸款余額近9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過20%;小微企業貸款近400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超過4成,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以下的企業戶數超過2萬戶,加大對實體經濟扶持力度的同時,更有力的支持小微、三農企業在日益復雜市場環境下獲取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廊坊銀行的納稅額年平均增幅超100%,占廊坊金融企業納稅30%左右,連年在廊坊市企業排名位居前列。廊坊銀行還通過金融服務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近50萬人,切實為地方金融生態穩定和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我認為商業銀行尤其是城商行回歸本地,立足本地,既是監管機構的希望,也是城商行經營邏輯下的自然選擇。"陳樹軍最后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