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人民銀行在其官網發布《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對2018年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總結,并重點介紹了綠色金融標準研制工作進展、《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編制、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實施及綠色金融行業自律機制工作進展等內容。
《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共發行綠色債券超過2800億元,綠色債券存量規模接近6000億元,位居全球前列。據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18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為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全年新增1.13萬億元,占同期企業和其他單位貸款增量的14.2%。2018年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合計224.2億元。
同時,綠色金融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報告》中提到,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綠色 PPP、綠色租賃等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不斷涌現,有效拓寬了綠色項目的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和項目風險。綠色金融標準、統計制度、信息披露、評估認證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地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初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經驗。從國際來看,綠色金融多邊和雙邊合作不斷深化,中國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綠色金融進入縱深發展的新階段,將深入研究綠色金融基礎理論,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研究儲備更多綠色金融政策工具,繼續鼓勵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廣泛深入參與全球綠色金融治理,推動中國綠色金融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人民銀行表示,綠色金融工作將圍繞以下五點展開:
第一,加強理論研究,為科學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構建標準體系,保障綠色金融市場規范健康發展。
第三,完善制度環境,以實質性創新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第四,鼓勵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增強綠色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
第五,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不斷提升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引領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