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銀行間清算結算等領域的確顯現了其優越性。
區塊鏈再度紅火。其對金融和實體經濟到底有什么幫助?各界熱議的Libra(天秤幣)和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前景又如何?就此,萬向區塊鏈董事長肖風近日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
肖風表示,盡管存在爭議,但摩根大通和臉書(Facebook)已經為我們指明了區塊鏈應用的方向:即使用區塊鏈來構建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包括清算和支付。“相比中心化的信用保證機制,使用區塊鏈可以降低成本。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例如鏈上數據難以篡改、不可撤銷,在供應鏈、物流、溯源等行業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肖風此前還提及,技術問題很快就可能不再是區塊鏈行業的主要障礙,接下來要面對的主要問題是要用區塊鏈來做什么、是否能產生附加值等。“我們也不斷地在尋找合適的場景,做概念和設計,完成后再找真實場景做概念證明,最后再做實際場景的測試。”他稱。
區塊鏈助力供應鏈金融
目前,在汽車整車物流供應鏈領域,區塊鏈的優越性凸顯,且已經出現了一些落地應用。
“汽車整車物流的承運商很多是個體戶,貨車的過路費、油費、保養費、司機工資等,綜合起來是筆不小的開支。而運費往往有較長的帳期,資金周轉很容易出現問題,導致業務難以持續拓展。”肖風對記者表示。
此前,銀行很難觸達這些承運商,肖風稱,“一是因為貸款額度太小(幾萬到幾十萬元);二是很難對這些貸款申請進行專程調查,承運商同樣很難向銀行提供應收帳款憑證,提交貸款所需的審計報告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以“運鏈盟-汽車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為例,通過將整車物流業務相關方上鏈管理,汽車主機廠商和物流總包商可在線發布訂單和運單,各級承運商可將作業交接憑證、結算憑證、發票等業務數據記錄在線,并實現上下游企業在線對賬。金融機構則可以根據鏈上記錄的業務數據,為承運商提供金融服務。
“這為承運商增信,使得銀行敢于為承運商提供金融服務。”肖風表示,“對于承運商而言,銀行貸款利率由此從15%~18%降至7%左右,顯然是很大的優惠;對于銀行來說,貸款給信用等級優質的汽車制造商,僅能收取優惠利率(約5%以下),現在這些企業替承運商做擔保,證明每個月的確會支付承運商一定數量的運費(應收賬款),銀行更敢于貸款給承運商,相較而言等于多賺了利差。”
截至今年9月,該平臺上發生的融資金額已達數千萬元。就整體效應來說,這種模式其實降低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因為承運商如果無法獲得銀行貸款,很可能就要去舉借民間高利貸。
目前,類似上述的區塊鏈場景應用已經越來越多。
加速銀行間交易結算
區塊鏈的另一大理想場景則是銀行間的交易結算,摩根大通此前在這一領域已經進行探索。
摩根大通銀行間信息網絡(IIN)自2017年啟動試點、2018年推出以來快速擴大,截至今年9月,已有包括德銀在內的超過400家銀行加入,其中超過65家銀行已正式上線。
IIN旨在利用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為復雜的跨境支付行業提供更好的服務,讓款項可以更快速、更便捷地到達收款人賬戶,參與的銀行也成為應用開發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可以各自開發符合自身需求的解決方案。
肖風對記者表示,這一場景具備潛力,可以解決銀行間交易結算耗時長、費人力等痛點。“全球銀行間資金結算每天可能動輒萬億美元量級,此前需要龐大的中后臺人員,進行的也都是一些重復勞動(如對帳)。現在如果用分布式賬本,共享賬本能實現極短時間對帳,省去很多中后臺人力,也節省了資金在途時間。”
據悉,摩根大通此前算了一筆賬,光是搭建基于區塊鏈的清算系統,每年能有數十億美元的綜合效益,其中包括提高資金效率后增加的利息收入。
跨境匯款也是適用于聯盟鏈的場景。肖風表示,其好處首先是時間短,因為不同于傳統支付體系,區塊鏈上的交易和清算是實時的。其次,也能夠降低匯款成本。
此外,此前有報道稱,全球多家交易所也在研究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證券交易全流程,以提高證券交易、清算和結算速度。
但肖風認為,傳統交易所的技術力量強大,它們更多在研究分布式賬本這項技術對清算、結算的潛在影響,短期內可能仍然只停留在實驗階段。
“傳統交易所只負責交易撮合和確認,此后股票的結算是在結算公司,資金的交收則是銀行的事情。‘三權分立’的模式,是經歷風雨后形成的。在效率方面,上交所每秒20多萬筆的成交,而且完全可以承受T+0,若用區塊鏈則是‘三步合一’,不僅效率不高而且可能帶來未知的風險。”肖風稱。
數字資產監管迫在眉睫
不得不談的還有被稱為“區塊鏈偉大實驗”的Libra。2019年6月,臉書Libra項目白皮書一經發布,便轟動世界,其旨在形成一個能被廣為使用的支付手段。與大多數加密貨幣不同,Libra是穩定幣(Stablecoin)的一種,其完全由真實資產儲備提供支持。每個新創建的Libra加密貨幣,都有相對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以此建立人們對其內在價值的信任。
然而,美國監管機構不斷對Libra施壓,PayPal、Visa、萬事達等多家合作方也先后宣布退出創始成員名單,目前Libra能否如期推出仍不明朗。
肖風認為,無論Libra項目成功與否,它都對推動數字資產的全球監管發揮了重大作用。“目前為止,沒有哪個國家針對區塊鏈應用提出了一套清晰的法律、監管架構,正是因為Libra可能觸及27億人口,這推動了監管加速研究,數字資產立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突然提高了好幾個等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的一份研究就提及,穩定幣已經在全球近85個國家風行,其價格穩定、交易成本低、速度快等特點可能會快速吸引消費者,若不采取及時的監管行動,傳統金融體系或將面臨較大的挑戰,建議穩定幣要和央行儲備掛鉤(即向央行進行100%備付金繳存)。這一方面,中國實則已經走在了前面。支付寶、微信的備付金被要求100%上繳央行,并以儲備的形式存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
肖風還表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在發行端可能沒有像Libra那樣用到真正的區塊鏈,那是因為央行本身的信用背書已經足夠了。但在運行端或者場景端,應該開放接口,允許區塊鏈技術的使用。畢竟各應用場景可能會是點對點的、非信任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