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從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努力實現讓人民群眾“病有所醫”的民生承諾。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作為本市綜合實力排名前列的醫療機構和地方金融機構,瑞金醫院與上海銀行不斷深化全面合作,探索“醫療+金融”合作創新。在祖國70周年華誕前夕,雙方共同推出了滬上首個智慧住院床旁服務機器人,又一便民、惠民、利民措施成功落地。
近年來,隨著國家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在醫療行業的不斷探索和應用,“智慧醫療”建設不斷取得進展。本次智慧住院床旁服務機器人的上線,正是集成了多項創新技術的融合應用,實現了智慧服務在住院病區的突破:一是打造多維度、高流暢的人機交互方式,整合人臉識別、語音識別、NLP(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于一體,讓患者與機器人之間的交流方式更接近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二是建設AI智能大數據應用支持平臺,讓機器人全面掌握出入院流程、住院診療情況、病區布局等相關知識,為患者提供便捷的住院手續辦理、探病路線指引、報告查詢、基本知識問答等綜合服務,并可獨立完成病房日常巡查、護士站值班等工作;三是“智慧醫療”功能模塊全面集成,機器人支持5G、WIFI等多種互聯網交互模式和多種金融支付渠道,輕松完成呼叫床旁響應、醫患口信送達、住院床旁結算等任務,并為后續更多“智慧醫療”深層次應用奠定基礎。
作為扎根上海的金融機構,上海銀行始終在服務地方經濟、服務社會民生中追求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上海銀行持續探索打造民生金融服務體系,特別在醫療領域,在協助醫院推動信息化建設、提升診療服務質效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并在同業中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應。本次滬上首個智慧住院床旁服務機器人在瑞金醫院的面世,是上海銀行在不斷創新完善其“智慧e療”服務體系的又一次成功嘗試。未來,上海銀行將堅持發揮自身特色優勢,進一步整合服務資源優勢,構建專業民生金融服務,打造醫療健康領域的“上海金融服務”品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