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受到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等皆是紛紛進軍。7月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辦的2019國際貨幣論壇上,中國郵儲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步艷紅、平安銀行(000001)資產管理部副總裁賈志敏、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魏泉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就“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機遇與挑戰”這一話題,進行了分析與討論。
步艷紅表示,資管新規出臺以后,銀行理財業務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就國內資管行業而言,銀行理財業務在客戶、渠道還有包括在固收領域有它的獨特優勢,也有它的短板,比如原來的資源投入還有IT系統等等。
“國際上大資管行業分為銀行、基金和保險三大板塊,銀行在前20家當中占比一半,且前50家的資管機構占到了全球整體資管規模的70%,頭部效應非常明顯。在金融開放的背景下,我國銀行理財業務如何融入到大的國際金融環境中去,和國際投行背景的銀行資管公司去競爭,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非常大。”步艷紅說。
賈志敏表示,資管管理行業在一定程度上與直接融資是等價的,資產管理行業在整個宏觀經濟運行中不僅具有資源配置方面的功能,還應在分配環節發揮作用。過去房地產代替金融發揮了收入分配的職能,未來將由資本市場來實現。“未來資產管理機構應重點解決三個信息不對稱問題,包括發掘客戶真實的需求,解決客戶端信息不對稱;深入分析投資的行業和企業,解決資產端的信息不對稱;解決資管機構內部的信息不對稱。”賈志敏說。
“銀行理財子公司首先是有中國特色的資管機構;其次,工行的理財子公司一定是工商銀行的;最后,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一個公司,一定是公司化的運作模式,這中間也蘊含著機會和挑戰,未來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既要保持銀行理財自己的特點,也要考慮如何更好地跟其他市場化機構進行融合和互補。”魏泉紅說。
曾剛也認為,隨著理財子公司的成立,未來銀行理財產品體系會更加多樣豐富,營銷渠道也會隨之拓展,線上化銷售會更加重要,運營模式、管理制度上也會有發展創新。
而對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成立后的發展方向問題,步艷紅表示未來銀行成立子公司以后從風控體系、業務領域,以及在人員和資源的投入上都會按照行業平均發展的趨勢去配置,行業發展主要是靠人才的競爭。在銀行體系下獨立成立子公司,在相對靈活的市場化機制下將會給銀行理財業務更大的活力,能夠讓這支隊伍更接近于國內領先的資管機構,甚至像國際領先的資管機構去競爭和學習,把我們國內銀行下資管業務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直觀來講(理財)是會分流存款,但從長期來看,從單一機構來看,還是會起到客戶引流的作用,通過多元化服務提升客戶粘性,提升客戶價值,這應該是發展趨勢。”步艷紅說。
賈志敏則認為,資產管理機構需要從渠道、產品、投研、科技和文化五個方面打造核心競爭力。在渠道和產品方面,要發揮銀行在渠道端的優勢,建立產品創新和產品創設的快速反應機制;在投研方面,建立大類資產配置和類屬資產研究協同的投研體系;在文化方面,加快信貸文化向投研文化的轉型,建立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的學習型組織;科技方面,打造基于頂層設計和迭代的科技體系。
魏泉紅則表示,未來工銀理財在新時代將著力打造六大體系,分別是合格投資者體系、凈值化創新型產品體系、以大類資產配置為核心的投研體系、全面覆蓋的風控體系,強大有效的運行和估值體系,以及一個適合銀行理財市場化運作的高效穩健的組織架構體系。同時與母行做好八大協同,具體包括渠道銷售、產品布局、項目推薦、風險管理、系統運營、考核評價、區域理財、還有境外發展的協同。
“如果從大行的角度來講,它們有它和總行的協同要求,更多可能會去實現總行的戰略和規劃及服務全行的需求。對于小行來講,可以形成一個新的增長點。到了線上以后,網點的牌照不受限制,所以可以開展全國性的拓展,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小行創新的力度可能會比較大,而且絕對可以作為一個戰略轉型的重點。”曾剛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