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只和668億元。
這是Wind統計的2019年上半年信用債的違約數據,相比2018年同期的184億元,增加了263.04%。
不過,在市場人士的感受中,上半年信用債違約的勢頭是趨緩的。
“因為去年信用債真正爆發違約潮是在下半年,后來決策層出臺一系列支持民企的措施,所以今年上半年的違約跟去年下半年比起來,整體緩和不少!北本┠券商資管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Wind數據顯示,2018年下半年,信用債違約數量為103只(全年為125只),規模為1005.7億元,占了全年違約規模的83.14%。
對于今年下半年信用債違約的趨勢,市場人士看法各異。
“2019年的違約是去年違約潮的延續,政策層面效應顯現仍需一定傳導期,但違約趨勢已有所減緩!鄙虾P率兰o信息研究部總經理周美玲在近期債市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接下來需要關注行業競爭尾部企業風險、民營企業公司內部治理問題帶來的經營風險等,“(下半年)信用債市場的違約,還是有信心不會像去年那么多!
但中信證券(600030)固定收益分析師呂品提醒,需要警惕下半年信用違約風險的抬頭。
“下半年信用違約的速度可能會有一定抬頭,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很多機構的信用資質,正在被市場重新定價;第二,很多中低等級債券,市場對其質押的資質要求也在收緊;第三,過去存在的特色發債方式,接下來可能難以為繼,對接下來債券續發產生一定影響!眳纹穼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上半年新增違約主體19家
從季度數據來看,2018年至今的信用債違約節奏略有起伏。
2018年一至四季度,各有10、12、40和63只債券違約,違約規模分別為73.6億元、110.4億元、429.6億元和576.1億元。進入201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各有58、38只債券違約,違規規模分別為372.2億元和295.8億元,較2018下半年有所收斂,但同比仍然較高。
“今年上半年的違約特點,仍是民企比較多,發行人財務瑕疵問題較大,個體性相對明顯!眳纹穼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年內新增違約主體19個,共涉及147.1億元的首次違約時債券余額。
也就是說,從違約規模來看,上半年新增違約主體的違約規模為147億元,與668億元的違約總量相比,市場顯然在消化2018年下半年違約潮的余震。
進一步拆解這19家新增違約主體,其特征可以歸納為:民企占絕對多數,上市公司沒有光環。
呂品對記者表示,從企業性質來看,新增違約主體其中18個均為民營企業;從上市與否來看,分別有8家上市公司和11家非上市公司,并無明確的區別;從行業分布來看,化工和輕工制造分別有4個和3個違約主體,排名前二,此外商業貿易、食品飲料、綜合行業分別有2個違約主體,通信、汽車、農林牧漁、建筑裝飾、機械設備、房地產各有1個違約主體。
周美玲在總結歷年來違約情況時表示,整體來看,制造業占比較高,2014年以來違約的企業,制造業占比超過50%,“2015-2016年以過剩產能行業為主;2018年整體行業較為分散,制造業占比接近1/3;2019年截至目前,制造業占比超過60%!
信用分層下違約風險或抬頭
“最近中小銀行、非銀流動性較為緊張,而且監管接下來可能會對結構化發債有所約束,或將對債券違約造成一定的邊際影響。”北京某中型券商資管部投資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小銀行打破剛兌后,資金市場出現“國有大行-中小銀行-非銀”的信用分層,而非銀行金融機構流動性受到較大沖擊,“一些中低等級的信用債,很多都是非銀在接,這些機構未來可能上調交易對手和債券的資質,等到債券到期以后,有可能出現無法借新還舊,導致違約風險。”
呂品認為,下半年信用風險有可能較上半年有所抬頭,驅動因素主要有二:一是金融機構信用資質正在被市場重新定價,二是市場對諸多中低等級債券的質押要求亦在收緊!拔磥恚行°y行和中小非銀機構,連帶其中低等級資產所放的杠桿,以后可能會面臨著下降,這方面資金會帶來一定壓力!
但他同時表示,下半年違約金額大概率不會超過去年同期,因為“去年有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股票質押風險與信用風險帶來的連鎖反應!
“短期內主要觀察結構化發債情況,如果收縮可能帶來什么影響。”前述北京券商資管部投資經理表示,近期監管政策層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銀行與非銀一刀切,“很多中低等級發行人得到了一定的保護,違約風險相對沒那么高,但結構化融資或許是監管不認可的,接下來也可能成為風險點!
“不過,這部分風險即便釋放,也不會是爆發式的。”上述人士判斷。
此前,監管部門已在摸底結構化發債的規模及風險情況,為下一步監管措施的推出做準備。
結構化發債是中國債市的隱秘一角,難以精準度量其規模。天風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發現,從二級市場異常交易情況來看,結構化發行或被市場疑似認為結構化發行的債券具有以下特點:發行主體主要為AA+級及AA級的民企或AA級及以下的城投企業,涉及債券上市首日有較大概率破發且債項等級集中于AA級與AA+級。
據此特點,以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前發行的債券中結構化發行的規模進行保守測算,得出數據為:在納入統計的11464只信用債(包括超短融、短融、中票、企業債、一般公司債、私募債、定向工具)中,有674只存在結構化發行嫌疑,占比5.88%,發行總額達4151.81億元,占比3.50%。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