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個2020年產值有望達到15萬億元的藍海市場,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將供應鏈金融作為其戰略轉型過程中的著力點和新的業務突破口。
而近年來,中小銀行也開始紛紛布局這一領域,以期為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310328)。針對這一現象,金融壹賬通供應鏈副總經理莊海龑日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對于中小銀行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業務上的突破。”
中小企業融資難新抓手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目前已成為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一環,而供應鏈金融也成為了解決這些企業融資難題的重要突破口。
在6月27日舉辦的中國供應鏈金融高峰論壇上,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馬彬表示,隨著一系列政策落實推進,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這些企業融資得不到滿足以及融資成本高昂的情況依然存在,這也讓本來抗風險能力就偏弱的中小企業處境更加困難。
供應鏈金融作為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通過對中小企業的先進管理和應收賬款風險管理,能有效地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從根本上變革了風險管理的模式,讓銀行敢貸、能貸、愿貸,使得中小企業獲得低門檻、低成本的貸款成為現實。
據了解,今年3月份,中小企業協會聯合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聯盟、金融壹賬通共同發起設立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供應鏈金融工作委員會,搭建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供應鏈上企業的多級信用穿透,在企業和銀行間構建一張互信網絡,使得信用好、經營優的中型企業也能夠擁有自己的供應鏈金融系統,成為核心企業,讓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獲得融資。
銀行發力供應鏈金融仍面臨三個痛點
面對供應鏈金融的廣闊發展前景,銀行也均在發力,希望在供應鏈金融市場上能夠分得一杯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介紹,近年來,各家銀行根據自身特點發展差異化戰略,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類型客戶,設計個性化、專業化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他同時指出,目前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仍面臨著三個痛點:首先是銀行端和核心企業端需求存在錯配。銀行端更關心的是上游,而核心企業更加強調于下游,就是銷售端。第二個痛點是銀行端在供應鏈金融的金融科技方面支撐不夠。很多銀行做的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金融,真正的供應鏈金融業態的DNA和傳統銀行的DNA是不一樣的,不僅是簡單的將融資從線下搬到線上。第三個痛點就是在政府端對銀行端的有關資源配合力度不夠。
在高峰看來,這需要政府、銀行、核心企業,包括金融科技公司,努力地打造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共同破解中小企業難題。構建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從根本上解決鏈條長尾端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難題,為中小企業打開廣闊的供應鏈金融市場。
中原銀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熊凱向記者表示,銀行供應鏈金融應不只局限在對客戶的應收、預付和存貨這方面的金融服務,而應包括服務客戶的日常經營、生產所產生的支付結算,日常資金的增值和融資需求。銀行的服務對像也不應局限于核心企業,還應延伸到核心企業上下游的客戶。
中原銀行也在探索建立一個敏捷型的供應鏈服務平臺和開放型的供應鏈生態平臺。供應鏈的服務平臺是用銀行的科技來提升客戶的體驗,讓客戶能夠很好地,快速地獲得銀行低成本的資金。生態平臺則是與一些公司合作,共同把相關設計方拉在一起,共同促進供應鏈業務的發展,這也是該行未來雙核驅動發展的方向。
中小銀行紛紛布局風控能力是一個挑戰
對于中小銀行紛紛布局供應鏈金融領域,莊海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銀行與大型銀行在競爭中無論是在資金成本、網點優勢、科技實力以及業務經驗等多方面都處于劣勢。而開展供應鏈金融,則會成為中小銀行競爭中的一個突破點。
據他介紹,當中小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之后,借款主體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大企業變成了中小企業,后者的利率承受度高了很多,將能帶來業務上的突破。“當正規銀行給這些企業的貸款利率到8%或9%時,這些企業可能都能接受,因為原來他們借款的來源是一些P2P平臺,或者是小貸公司。”
此外,由于供應鏈金融還是處于百花齊放的初始發展階段。所以對于中小銀行來講,能夠在新領域上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這些恰恰是揚長避短,能發揮本地優勢的地方。
金融壹賬通首席風控官高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在中小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所面臨的一個難題是風控。通過數據構建一個風控的模型,可以幫助他們判斷中小企業的風險敞口到底有多大,定價是不是合理,這對于中小銀行是非常重要的。
她表示,供應鏈金融,尤其是不確權的供應鏈金融,需要很多的其他數據源和不同的風控方式,對中小銀行來說,這還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金融壹賬通擁有一整套完整的供應鏈科技體系,它不但能夠幫助中小銀行提升風控能力,還可以幫助中小銀行獲客和解決操作的效率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