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同業市場信用分化帶來的回購違約風險,監管層正在建立常態化機制予以應對。
6月17日上午,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布《同業拆借回購違約處置實施細則》(下稱細則),提出一旦發生回購違約,作為逆回購方的資金融出機構可以通過匿名拍賣等市場化機制進行違約處置,幾乎是同一時間,中債登也發布了《中央結算公司擔保品違約處置業務指引(試行)》。
根據上述細則,匿名拍賣是指交易中心組織市場參與者在特定時間,通過交易中心系統進行回購債券集中匿名交易的行為,根據監管要求,參加回購違約處置的機構應當遵循保密義務,不得向第三方透露任何與對手方有關信息。
“匿名拍賣符合同業機構的心理需求,因為如果是以實名方式進行拍賣的,很多逆回購機構考慮到不愿讓市場看到自己借出資金的業務發生了風險,多半會選擇自言苦果,或者協商讓對方及股東來兜底。”北京一家券商債券交易員表示。
根據上述細則,逆回購方開展回購違約處置的,只需向交易中心提交以下相關材料,經核對無誤的,即可安排處置場次,而在具體的處置上,匿名拍賣的起拍價則確定為債券市場價格或交易中心估值價格的八折。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回購違約處置機制將為同業市場間可能出現的信用風險進一步提高了安全墊。
“過去違約發生后通常都會通過溝通并要求對手方想辦法兌付,但匿名拍賣則意味著以賣出質押債券為核心方式的新的風險處置模式正在形成。”一家匯金系券商固收分析師表示。
該人士看來,這一舉措也將引導同業市場間的“持牌機構信仰”進一步轉化為對具體的被質押債券風險的評判。
“過去是看交易對手方的信用,很多人認為持牌機構不會違約,進而和對手做交易,但質押了什么券是根本不看的。”上述分析師表示,“但在匿名拍賣機制下,相信更多機構會仔細審視所質押債券的具體資質,也就是讓同業間的風險定價回歸常態。”
另一位私募機構人士則表示,匿名拍賣機制的出現有可能將進一步壯大垃圾債市場的機會。
“如果是利率債打折,肯定會有機構來參與競拍,往往是流動性較差、資質不好的信用債才有可能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上海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但這個狀況也讓一些通過專戶等方式進入同業市場的私募機構有搶食垃圾債的空間,而垃圾債里面可能也存在被低估的投資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