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海票據交易所“貼現通”業務上線,五家銀行首批試點票據經紀業務。
票據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系列政策推動下,各商業銀行將票據貼現視為支持中小企業授信的重要渠道,票據融資規模持續上漲。與此同時,票據中介領域監管缺位、亂象叢生,銀行票據經紀業務的開展將大大提升企業票據直貼的撮合率、降低融資成本。
分析認為,銀行票據經紀業務市場潛力很大,但也面臨諸多問題。
破解直貼信息不對稱
5月27日,上海票據交易所(以下簡稱“票交所”)“貼現通”業務首日上線交易。
首個交易日,工商銀行、招商銀行(600036)、浦發銀行(600000)、浙商銀行和江蘇銀行等五家銀行試點票據經紀業務。
票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投產上線首日,共計通過“貼現通”業務發布貼現詢價86筆,金額9509.3萬元,達成意向成交47筆,金額4476.8萬元,涉及票據49張,平均金額91.4萬元。
票據經紀,指的是在票據活動中,以賺取手續費或傭金為目的,從事票據貼現、轉貼現、再貼現、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票據咨詢等一系列活動。
興業研究分析認為,商業銀行票據經紀業務本質上是基于傳統票據業務的一種經營模式的創新;從票據業務特性以及當前政策取向來看,商業銀行票據經紀業務服務大概率發生在貼現環節。
根據監管規定,銀行以前不能從事票據經紀業務,這一領域一直為私營票據中介把持。華北地區某票據平臺副總經理告訴《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一般資質好的企業會更容易找到銀行進行直接貼現融資,質量差難以進行貼現的票據會流轉到票據中介,由中介利用資源等渠道優勢尋找貼現機構進行貼現,從中賺取一定的利差。
上述副總經理進一步指出,一直以來票據中介監管不規范,行業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和隱患,如對票據審核不嚴或者直接不做審核,甚至有些中介參與“假票據”融資等,亂象頻發。“隨著票據市場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票據中介數量激增,市場競爭加劇,利差收益大幅下降,票據中介的生存空間正在被壓縮,很多資金已不太看好。”
興業研究指出,目前中小企業票據融資面臨很多問題,企業個體無法向所有的銀行進行貼現詢價,銀行個體也無法覆蓋所有有貼現需求的客戶;商業銀行票據經紀業務恰好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提高撮合效率,降低貼現環節摩擦成本。
興業數金相關負責人表示,信用資質較好的大型企業票據貼現渠道相對更多,但資質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渠道一般更窄,中小企業簽發的票據多為中小銀行承兌,但實際上中小銀行承兌的票據在貼現環節受眾較小,不僅成本高,還會面臨貼現難的問題,可能需要借助中間服務商尋找合適的金融機構。
“銀行機構作為經紀人,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在銀行間的廣泛詢價,更大程度上解決票據直貼環節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上述負責人如是表示。
對于未來業務發展趨勢,興業研究認為,票據經紀業務對于促進商票的貼現、流通使用具有積極意義,商票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仍面臨多方面問題
銀行試點票據經紀業務的背后,是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支持。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000686)研究總監付立春指出,貼現本質是一種企業貸款,是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工具,銀行參與票據經紀業務,不僅可以提高中小企業票據在銀行間貼現的撮合效率,更能降低成本,增加對企業的貸款授信。
近來,政府及監管部門支持各商業銀行積極開展票據貼現,助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的《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加大對民營企業票據融資支持力度,簡化貼現業務流程,提高貼現融資效率,及時辦理再貼現。
銀河證券在研報中分析指出,央行在三季度開始通過增加再貼現額度,支持了商業銀行的票據貼現,希望借此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從短期看,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是當務之急,因此,票據融資依舊有發展的空間和余地。
付立春還指出,近來銀行對票據經紀業務的熱度上升,除了政策支持外,還與業務結構調整有關。在付立春看來,經紀業務屬于中間業務,不占用資本金,目前中間業務在各商業銀行中占比普遍較低,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是業務結構調整的一個突破點;且票據經紀業務發展空間很大,對銀行業務及業績等方面均有很大增長潛力。
票據經紀業務有助于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發展空間巨大,但實際業務開展中仍面臨諸多問題。
付立春指出,隨著票據市場的日漸完善與發展,經紀業務對專業能力的要求更高,包括經紀機構對企業的了解、需求撮合等:此外,銀行是票據交易的主體,既是賣方又是中介,容易引起內部部門之間利益沖突,引發道德風險。因此,不同部門之間要建立防火墻制度,防范潛在風險。
上述興業數金相關業務負責人透露,現在開展票據的銀行基本都建立了票據經紀業務部,保證業務開展的獨立性,未來還會有更多銀行成立獨立部門拓展票據經紀業務。
江蘇銀行早在2月份就曾發布董事會公告稱,該行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江蘇銀行票據經紀業務部的議案,宣布進軍票據經紀業務市場。
招商銀行在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行嚴格按照上海票據交易所要求對經紀業務與自身票據業務進行了隔離,成立了獨立票據經紀業務部(和總行票據業務部平級),并配置專職人員、開發獨立系統、進行獨立核算。
招商銀行方面透露,票據經紀業務將獨立運作,表內票據業務和其他同業貼現機構享同等待遇,不享有特別權力,在充分尊重企業意愿的基礎上,幫助企業辦理經紀業務。
不過,興業研究認為,由于經紀業務和貼現業務都是服務企業客戶,業務的實際開展都需要通過基層行的對公業務部門經辦,而在基層行進行業務隔離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因此,票據經紀業務與貼現業務的競爭關系或將對票據經紀業務實際經營成效產生一定影響。
付立春認為,銀行票據經紀業務目前只是試點,未來趨勢還不好說,且受外部環境和中小企業特點影響,在企業價值、風險評估及定價等方面還存在較大難度,實際操作中業務量能有多大還有待觀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