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神州長城(000018.SZ)風波不斷。
原定于4月29日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的神州長城,4月24日發布公告稱將推遲業績發布時間。從此前公布的業績預告看,曾經被認為是“一帶一路”概念股的神州長城面臨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的壓力。
神州長城認為,該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銀行等金融機構抽貸造成公司流動性困難,大量債務發生逾期,公司資產被凍結,較多項目無法正常進行或停工,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大幅減少、毛利率下滑。
神州長城此前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月28日,該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約為26.98億元。《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共有約12家銀行牽扯進神州長城的債務中,其中11家銀行已向其提起訴訟。
流動性貸款問題頻現
今年2月19日,神州長城在《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以下簡稱《關注函》)中提到,截至回函日,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24.96億元。同時,神州長城列出了17家債權人的詳細情況,其中包括7家銀行,為股份制銀行或城商行,合計逾期本息約為8.23億元。隨后,2月28日,神州長城再次更新了該公司整體債務情況,截至2月底,該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約上漲為26.98億元。
記者梳理今年以來神州長城發布的公告內容顯示,共有12家銀行牽扯進神州長城的債務中,其中11家銀行對該公司提起了訴訟。同時,記者注意到,在多家銀行的訴訟中提到,銀行與神州長城簽訂的是1年期左右的《流動資金借款合同》。
神州長城2018年半年報內容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核心業務為工程建設及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管理,其中工程建設主要為國際工程總承包(EPC)業務和國內PPP業務;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管理主要采用收購現有醫院、建設新醫院、建設投資醫院PPP項目等多種方式介入醫療健康產業,進行醫院醫療運營管理。
某國有銀行公司部人士告訴記者:“工程類的貸款或PPP項目的貸款一般是項目貸款,因為用款時間長,銀行需根據現金流回流時間來確定貸款期限。如果是流動性貸款,中長期流動性貸款很少,基本都是短期貸款。對于流動性貸款,銀行很可能根據企業經營情況在貸款期限到期后就不再續貸,也會讓企業措手不及。這種貸款更不適合工程或PPP項目,可能會面臨短貸長用,出現期限錯配,從而導致流動性風險。”
針對此情況,記者聯系了神州長城,詢問該公司與銀行的糾紛債務中涉及的流動性貸款主要用途、目前的債務規模及處置進展等,不過截至發稿前記者還未收到該公司回應。
針對各家銀行的風險把控以及如今債務處置情況等相關問題,記者聯系了各家債權銀行,但截至發稿,各家銀行均未表態。
在上述債務壓力下,記者注意到,截至2月19日,神州長城公司累計共14個重大項目無法正常進展或停工,項目涉及合同總額約231.29 億元(不含稅合同額),已完成合同金額21.98億元,未完成合同金額209.31億元,未完成金額及占2017年經審計資產總額的比例為179.37%。
債務危機下銀行抉擇
神州長城此前公布的2018年業績快報和2019年一季度經營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神州長城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7.36億元,2019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為虧損9000萬元至14000萬元。
談及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神州長城表示,是因為報告期內,銀行等金融機構抽貸造成公司流動性困難,大量債務發生逾期,公司資產被凍結,較多項目無法正常進行或停工,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大幅減少、毛利率下滑。
根據《關注函》內容顯示,包商銀行、杭州銀行均向神州長城宣布貸款提前到期。神州長城還發公告稱,該公司于1月14日,因公司未能按約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九江銀行向公司發出了《宣布貸款提前到期通知書》,因公司未能在通知書約定時間內償還本息,遂被九江銀行提出仲裁,九江銀行要求被告立即償還申請人所欠本金1億元及逾期利息、罰息。
上述國有銀行公司部人士告訴記者,在銀行看到某家公司存在流動性風險的前提下,尤其在做流動性貸款時,在簽訂合約時會事先約定貸款提前到期的情況。“如果企業出現流動性問題,銀行可以憑借合同約定提出提前回收貸款的要求。”
“雖說監管層呼吁銀行不要抽貸,但并不是盲目的支持。”某股份制銀行公司部人士認為,對于短期存在資金流動性困難,銀行現在也在嘗試無需還本的續貸模式,或者利用供應鏈來做貸款。
且對于續貸與抽貸,記者也注意到,現在部分地區的監管部門已經做出了更詳細的規定。如近期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續貸業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鼓勵銀行續貸產品利率定價不高于續貸前貸款利率水平,嚴禁借續貸業務搭車收費,變相抬高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且要求,銀行機構開展續貸業務應堅持正向激勵,具體而言,對于出現臨時性經營困難,但經營可持續、發展有前景、符合首都核心功能定位的企業,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應通過續貸業務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于確已無力還款且具有“僵尸企業”特征的客戶,嚴禁以續貸為名掩蓋或延緩風險暴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