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2019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承辦情況匯報,要求更好匯聚眾智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確定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 |
具體來說,本次會議內容中最重要的新增信息有如下兩個:
1、抓緊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這或預示著近期會有針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
2、推廣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確保今年民營企業發債融資規模、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規模均超過2018年水平。這是首次對這兩類債券發行規模設定目標。
解讀一:近期或出臺針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
會議指出,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小微企業融資規模增加、成本下降,促進就業擴大和新動能成長。一要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擴大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規模,抓緊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針對融資難融資貴主要集中在民營和小微企業的問題,要將釋放的增量資金用于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推廣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確保今年民營企業發債融資規模、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規模均超過2018年水平。
![]() |
“本次國常會提出的針對中小銀行的較低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框架,就是要進一步豐富差異化存款準備金率的內涵,此前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的考核標準是銀行對小微、‘三農’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是所有商業銀行都參與考核,而這一次是專門針對中小銀行,預計近期可能會有針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上海一銀行業分析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提出的“確保今年民營企業發債融資規模、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規模均超過2018年水平”也是新提法。去年受債市接連“爆雷”,市場風險偏好顯著降低,不少民企一度遭遇發不出債的尷尬,隨著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在去年四季度推出后,這一工具相當于給民企債上了保險,也推動了民企信用債發行的回暖。
此次國常會是從信貸、發債融資兩個角度齊頭并進,加碼紓困民企、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足見決策層對于解決民企、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決心。
解讀二:再次強調確保小微融資成本降1個百分點
在紓困民企、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過程中,除了要加大金融機構對民企、小微企業的資金供給規模外,降低民企、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本次會議同樣在解決融資貴的問題上提出多項舉措。
會議指出,推動銀行健全“敢貸、愿貸、能貸”的考核激勵機制,支持單獨制定普惠型小微企業信貸計劃。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帶頭,確保今年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30%以上、小微企業信貸綜合融資成本在去年基礎上再降低1個百分點。引導其他金融機構實質性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 |
至于“小微企業信貸綜合融資成本在去年基礎上再降低1個百分點”,李克強在今年兩會閉幕后的記者招待會上也提過。
對于如何引導金融機構實質性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易綱曾在兩會期間表示,在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實際感受的融資成本,特別是貸款利率里面,除了無風險利率,主要是風險溢價比較高造成的,所以這個貸款的實際利率還偏高,主要是怎么解決風險溢價比較高的問題。
普惠金融口徑單戶授信在一千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的貸款,不良率是在6.2%左右,不良率會反映在風險溢價上。所以就要解決如何降低風險溢價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兩個途徑:
第一個途徑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通過改革來消除利率決定過程中的一些壟斷性因素,更加準確地進行風險定價,通過更充分的競爭,使得風險溢價降低。
第二個途徑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破產制度,提高法律執行效率,還有降低費率,這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可以降低實際的交易成本,也會使得風險溢價降低。
針對第一點,央行近期發布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中也新增“穩妥推進利率等關鍵領域改革”的表述,預計今年將在貸款利率并軌方面有所動作。
此外,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降低,也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即政府與金融機構要建立風險分擔機制,這就要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的作用。
會議也指出,通過政府性融資擔保降低企業融資費用。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資金,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年度支持小微企業2000億元擔保貸款、戶數10萬戶以上。各地要盡早實現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擔保費率不超過1%、500萬元以上不超過1.5%的目標。
![]() |
解讀三:監管加大對金融機構服務民企融資的檢查力度
本次會議還指出,要引導銀行提高信用貸款比重,降低對抵押擔保的過度依賴。清理規范企業抵押登記、資產評估、過橋等附加費用,有關部門要對企業融資中的不合理和違規收費聯合開展專項檢查,減輕企業負擔。
![]() |
《通知》顯示,監督檢查要點至少六大方面,重點包括貸款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是否有效建立、貸款審批中對民營企業是否設置歧視性要求、授信中是否附加以貸轉存等不合理條件、民營企業貸款數據是否真實、享受優惠政策低成本資金的使用是否合規等。
其中,在民營企業授信服務開展情況的監督檢查方面,《通知》要求,將重點檢查商業銀行貸款審批是否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要求;貸款利率和條件是否高于同等條件下的國有企業;是否綜合各方面因素科學定價;是否立足于第一還款來源,減輕對抵押擔保過度依賴,合理提高信用貸款比重;是否有效提高貸款需求響應速度和授信審批效率。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