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正式發布。
“大灣區”這個概念除了在股市炒得火熱外,對外資行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
1
多家外資行“點贊”
《綱要》甫一發布,外資行紛紛表示看好。
渣打中國方面指出,《綱要》勾劃出大灣區在國家策略上的整體部署,進一步確立大灣區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并規劃出香港、澳門及廣東省多個沿海城市未來的發展定位和分工。《綱要》將進一步集結大灣區在金融、科技創新及制造業的優勢,并打造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灣區之一,有效吸引外資企業及提升國家競爭力。在大灣區發展中,香港可以發揮國際金融中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優勢,并為大灣區內個人及企業客戶提供離岸人民幣、項目融資、資產及財富管理等相關服務。
花旗中國則看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樞紐與創新平臺的潛力。
花旗中國方面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雖然只占全國土地面積0.6%和占國家人口4.9%,但貢獻經濟增長12%,是中國最開放、富裕及人口稠密地區之一,其人均GDP水平在全球各灣區中排名第三,有巨大增長潛力。其中,香港、澳門、深圳和廣州擁有國際級的金融、科技、物流等專業服務;東莞、佛山和中山則在制造業上坐擁優勢。
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規劃綱要勾畫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球經濟新引擎的發展愿景。其覆蓋的廣東、香港和澳門在科技、金融及旅游等行業的互補優勢已為區內經濟合作帶來了強大動力。在綱要的政策指引下,區內城市能更有效地發揮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
花旗中國方面補充稱,隨著國家發布了《綱要》,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發展與融合做出了一系列規劃,隨之而來的將是不斷擴大和加速的人員、資金、貿易和商業機會的流通,相信會為此區的發展帶來更多勃勃生機。
2
機遇來了
隨著《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藍圖愈加清晰,其中,金融業務方面的布局被放在了重要地位。
比如,《綱要》中指出,研究探索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探索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在跨境資金管理、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方面先行先試,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
外資行是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等業務上的“一把好手”,這對外資行而言也是一個機遇。
花旗中國直言:“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為中國金融市場新一輪的全方位、深層次、大力度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落腳點和試驗田。”
廣東銀保監局黨委書記、籌備組組長裴光曾表示,2019年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找準金融突破口,推動機構聚集,構建大灣區金融全產業鏈。持續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回歸本源,提升服務能力。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創新產品服務,完善金融市場,滿足金融需求。
據廣東銀保監局透露,截至2018年末,轄內銀行業各項存款余額12.47萬億元,同比增長8.8%;各項貸款余額8.9萬億元,同比增長15.69%。
王冬勝談到,“香港及珠三角地區是匯豐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所在,我們期待參與推動大灣區內更緊密的經濟合作,協助客戶把握該地區的發展機遇。”
渣打中國表示,其一直致力配合區內發展,在大灣區內各城市積極開拓業務,以提供適合區內客戶的服務及產品。未來,渣打將進一步利用自身優勢,在相關領域上加大投資拓展業務。
花旗方面透露,為了配合大灣區規劃,花旗已專門設立工作協調小組,團隊成員包括國內和香港不同業務部門的資深成員,期望利用他們在各自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協同評估符合花旗優勢和期待的大灣區市場機會,并從集團角度制定相關發展戰略。“隨著大灣區規劃進一步落實和深化,我們對花旗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更有信心”。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