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3日至4日,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總結2018年主要工作,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部署2019年重點工作。
![]() |
會議要求,2019年,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加強市場預期引導,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具體來說,會議主要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做好外匯管理與服務、推動金融機構改革等九大方面細化了工作目標。
![]() |
1、 貨幣政策
進一步強化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市場利率水平合理穩定。加強政策溝通協調,平衡好總量指標和結構指標,切實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并一軌”,完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
2、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繼續運用各種政策工具,從債券、信貸、股權等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積極推廣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鼓勵地方政府成立支持民營企業融資基金,推動實施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
與2018年度工作任務相比,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被放在了此次會議的第二位,足見當前經濟穩增長、金融服務民企、小微企業擺在了極為重要的位置。
3、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推動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繼續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充分發揮存款保險作用,做實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處置機制。
4、外匯管理政策
推廣資本項目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保持對地下錢莊高壓打擊態勢。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管理框架。
國家外匯局近日也召開年度工作會議部署2019年重點工作,今年的工作目標與央行提出的要求相契合,如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進一步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研究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下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匯管理框架。市場化逆周期調節外匯市場波動等。
5、金融市場發展與金融機構改革
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做好債券市場統一執法的實施工作。強化市場化約束機制,推動完善債券市場信用評級制度。完善債券市場違約處置機制,做好違約風險市場化法治化處置。
統籌研究深化農村金融機構改革,保持縣域法人地位長期穩定,引導其回歸本源、服務本地,增強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三農”的服務能力。
6、金融服務與金融管理
制定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與監管規則,加強金融科技應用與管理。推廣現金統計制度,加大現金管理改革和貨幣發行監管力度。盡快完善“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征信發展模式,從嚴治理亂辦征信行為。全面加強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體制機制建設,積極推進特定非金融機構反洗錢監管。
總體看,央行所部屬的2019年的重點工作延續了2018年的主要工作任務,并無太多超預期的內容,延續了穩妥推進的政策基調。穩步推進利率并軌
貨幣政策一向是外界最為關注的內容。
此次會議提出,2019年要進一步強化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市場利率水平合理穩定。加強政策溝通協調,平衡好總量指標和結構指標,切實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并一軌”,完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上述的很多提法,實則都指向一個工作目標——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尤其是會議提出“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并一軌”,是央行多年以來探索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一步。
央行行長易綱曾表示,要盡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他認為,目前我國仍存在一些利率“雙軌制”:一是在存貸款方面仍有基準利率,二是貨幣市場利率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下一步將推動存貸款基準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逐漸統一。
“目前我們已放開了存貸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可根據基準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據商業銀行自身情況來決定真正的存貸款利率。其實我們的最佳策略是讓這兩個軌道的利率逐漸統一,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市場改革。”易綱稱。
雖然我國的存貸款利率已放開管制,但存貸款利率的約束機制仍存在,如MPA七大項考核中的“定價行為”,變相對銀行存、貸款利率進行了嚴格約束。這個指標較少被市場提及,但是其對于銀行的約束能力極強,因為其具有一票否決權,即定價行為違規直接降為C檔。此外,商業銀行之間還有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主要是為了防止銀行為了拉存款惡性競爭,對存款利率上限進行約束。
北京一央行政策分析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利率“兩軌并一軌”,實則是要實現市場利率(貨幣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與銀行存貸款利率統一,實現貨幣政策通過對政策利率的調控向市場利率和銀行存貸款利率的有效傳導。目前,通過利率走廊,政策利率已能較好地影響市場利率,但從市場利率向存貸款利率的傳導環節還不夠順暢,這也是下一步央行完善利率市場化的著力點。
“不過,真正完成利率市場化并非一兩年就能實現,其他國家也是歷經了十幾年才完成。”上述分析人士稱。
圈定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重點
盡管當前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但去年底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仍提出,2019年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仍要繼續,只不過側重點將轉向“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
在金融風險領域,究竟哪些是今年監管部門看中的“突出問題”和“重點戰役”?央行圈定了標準答案:
會議指出,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繼續推動實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行動方案,穩定宏觀杠桿率,推動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加快補齊金融監管短板,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繼續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充分發揮存款保險作用,做實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處置機制。
也就是說,今年金控公司監管、影子銀行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等是重點風險化解領域,其中金控公司監管辦法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正式落地。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議還專門提及要發揮存款保險的作用。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序處置和市場化退出機制。原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現任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去年撰文指出,截至2018年9月,存款保險基金累計征收7期保費,基金余額815億元。各類投保機構普遍反映,實行基于風險的差別費率,有利于保證公平競爭,獎優罰劣,發揮存款保險的正向激勵和防范風險的作用。
利用存款保險,我國還開始探索開展早期糾正工作,推動風險早處置。周學東指出,2016年底以來,對于風險較高、問題較多的農村信用社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推動其及時采取重組改制、提供資金支持、置換不良資產、稅費減免等措施化解風險。對于發現投保機構因重大資產損失等原因導致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的,依照《條例》要求其及時采取補充資本、控制資產增長、控制交易授信、降低杠桿率等早期糾正措施。截至2018年6月末,已對194家投保機構采取早期糾正措施,其中要求補充資本的129家、控制資產增長的40家、控制交易授信的21家、降低杠桿率的10家。
另據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央行完成了對4327家金融機構的首次央行金融機構評級。評級結果分為1~10級,級別越高表示機構的風險越大。 其中,8~10級(被定義為高風險金融機構)的420家,占比10.58%,其中235家為農村信用社、109家為村鎮銀行、67家為農村商業銀行 。
央行用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結果對金融機構進行差別化管理。評級結果是核定存款保險風險差別費率的重要依據,評級結果較差的機構應適用較高費率,并可對其采取補充資本、控制資產增長、控制重大交易授 信、降低杠桿率等早期糾正措施。 對于評級結果為8級(含)以上的金融機構,在金融政策支持、業務準 入、再貸款授信等方面采取更為嚴格的約束措施。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