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招行遭遇“水逆”;2019年的鐘聲已經敲響了,站在新年的起點,對于招行來講,機遇與挑戰都在眼前。
剛剛過去的2018年,招商銀行(600036,股吧)諸事不順。
12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網站公布了天津銀保監局籌備組對招商銀行天津分行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由于流動資金貸款發放不審慎、未嚴格執行受托支付,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改行被罰款人民幣30萬元。
這對剛剛“施法”破譯時局的招商銀行來說還真有一絲嘲諷的意味。
近期,一張“破譯時運,布局未來 ——招商銀行2018年終盛典”的宣傳海報在網絡上流傳。定睛一看,原來是“布陣”法則,東南方放水生植物,做到有水有木;西南方放銅器,最好是銅鐘;東北方不可放黑色鞋子或黑色筷子……
![]() |
![]() |
2018,招商銀行流年不利
以時間為坐標軸,信托君帶大伙捋一把今年招商銀行渡過的“劫”。
2018年的銀行業,金融監管風聲鶴唳。5月,合并后的銀保監會開出第一批針對銀行業的罰單,招商銀行不幸中招。
14條違法違規事實中,包括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違規批量轉讓以個人為借款主體的不良貸款;同業投資業務違規接受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為同業投資業務違規提供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未將房地產企業貸款計入房地產開發貸款科目等。
既然違法了,罰款自然少不了。罰款657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3.024萬元,最終招商銀行以單筆6573.024萬元拿到了上半年銀保監系統罰單“冠軍”。
“冠軍”頭銜雖說不咋好看,但罰單事件并未對招商銀行造成多大影響,相關負責人表示,“招商不是唯一一家,別家銀行也有收到類似罰單,也沒有對招商的股價造成影響,我們已經有了相應的整改措施”。
言下之意,小事一樁,不足掛齒。
進入下半年,一向被譽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最會玩的招商銀行,也遭遇公眾號被封。
具體來看,這事有點逗。
國慶節后,跟著支付寶“錦鯉式營銷”的風潮,招商銀行也玩了一把抽錦鯉活動。問題在于,招商銀行要求在招商銀行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回復:錦鯉,同時特別強調要分享錦鯉活動的圖片到朋友圈。正是這個關鍵點,讓微信抓住“把柄”,以誘導分享之名,將其關了會小黑屋。
![]() |
12月19日,招商銀行離奇大跌,當日跌幅達到4.08%,12月20日和12月21日繼續下跌趨勢,跌幅達3.21%和2.01%。一周跌去近10%,這在招商銀行歷史上極為罕見。
![]() |
說到這里,吃瓜群眾不禁懷疑招商銀行這場風水會的目的,為自己轉運?
調侃歸調侃,作為銀行板塊的“定海神針”,招商銀行大跌背后的原因眾說紛壇。有媒體報道,銀監部門對部分銀行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適度控制”利潤增速,讓2018全年的業績增速“不要放太高”。另外有香港市場傳聞稱,招商銀行內部已經定調,2019年營收要零增長、凈利潤增速降至個位數。
處于恐慌進行大量拋售是有可能的,但上述傳言已被招商銀行否認。而遵循價投規律,此次大跌或許反映了市場對招商銀行的一些擔憂。
2
“零售之王”遇追兵
“不做對公,今天沒飯吃;不做零售,將來沒飯吃”,自2004年招商銀行高層帶領全行進行第一次零售轉型后,零售業務逐漸成為招商銀行最大的利潤來源渠道。
2018年3月,《亞洲銀行家》主辦的“2018國際零售金融服務卓越大獎”,招商銀行斬獲五個獎項,其中便包括“亞太區最佳零售銀行”。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至2017 年,招商銀行零售資產規模及零售客戶數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1.54%、22.32%,零售業務營業利潤從 230.55億元增長至484.18億元,復合增長率20.38%,零售業務利潤占整個條線比重則從 33.95%上升至53.48%。
縱觀行業眾生,招商銀行是當之無愧的“零售之王”。
不過,隨著各大銀行統一加碼零售業務,及招商銀行零售邊際效應遞減,其優勢已不如之前明顯。2018年上半年,工行、建行個人金融業務對利潤貢獻已超過40%。而在招行所屬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也有一批后起之秀,雖然資歷較淺、體量尚小,卻正以“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氣勢迅速追趕。
![]() |
平安銀行零售業務起步較晚,中間還曾出現業績洼地。但自2015年起,零售業務攀升,其2015年至2017 年零售資產規模及零售客戶數量復合增長率分別達31.6%、48.36%,高出招商銀行10個百分點不止,2017年零售業務盈利占比狂飆至67.62%。
說到這里,不免讓人想起招行 2017 年財報提到的一句話,“如果有一家銀行能夠顛覆招行,那一定是一個金融科技公司。”而從平安銀行的業務結構、增長速度、科技實力看來,的確是一個強勁對手。
來到2018年上半年,這一趨勢再度強化。報告期內,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業收入293.16億元,同比增長34.7%,營業利潤178.85億元,同比增長26.08%,在全行利潤中占比為45.05%,占比較上年同期提升9.75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零售業務的先發優勢和規模效應依然很強,但對利潤貢獻增速已經有下滑跡象,2018年上半年零售業務營業利潤占比54.4%,較上年同期下降1.37%。不過,從客戶數位、高端客戶占比、零售存貸利差等因素考慮,招商銀行的零售業務條線更具質量和質感,顯示出成長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 |
而零售業務下滑的背后,是招商銀行零售貸款規模及增速放緩。
3路遇“險阻”,招商銀行零售貸款增速放緩
受益于近年來房價日新月異及年輕人消費觀念的改變,招行的零售貸款占比一直在穩步提高,2013 年以來零售貸款占比從 36.42%提升至2017 年 50.08%,零售貸款平均增長率為21.13%。
平安銀行零售貸款占比從 2013 年的不足 40%,并經歷 2014—2016 年三年在 36%左右徘徊之后,于2017 年大幅拔高至 49.82%。
![]() |
相對穩健的招商銀行而言,平安銀行作為一個零售突破的轉型者、追趕者,作風比較激進,零售貸款增速于2017年高達56.95%,付出的運營成本也不低,2018年上半年零售業務的成本收入比38.99%,不如招商銀行(31.51%)會精細化經營。
若論氣質,平安銀行充滿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活力,招商銀行更像一個成熟有型的中年紳士,也面臨著一些阻力,比如個人住房貸款業務。
零售貸款主要集中在個人住房貸款以及信用卡應收賬款方面。
受制于政策調控,2017年開始房屋貸款需求已進入滯漲階段,招商銀行財報中房貸項目增速似乎解釋了這一困境。2016年,招商銀行零售貸款中房貸項目增長2288.7億,增速達到驚人的68.57%;2017年頓時風光不再,個人房貸項目僅增長1050.82億,增速下降至14%。
這個時候,招商銀行急需尋找新的突破口來緩解壓力,信用卡和消費信貸端無疑是現成的宣泄口。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9月底開始,大額消費信貸進入樓市遭到嚴格管控,有股份行信用卡部門人士表示,“接到監管部門通知,要求借款人大額消費貸款必須提交發票等證明。如果客戶不提交,可能會對以后辦理業務造成影響”,招商銀行作為業內提供消費信貸的大戶,首當其沖。
于此同時,資管新規帶來的影響逐漸顯現。2018年上半年,招商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額、理財產品余額(不含結構性存款)、受托理財收入統統錄得負增長。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理財收入縮水,信用卡業務卻大放異彩。上半年,招行的信用卡交易額同比增長41.23%,高達1.82萬億元,居于所有銀行之首;信用卡業務收入達313億元,同比增長23%。
“人”到中年,很容易被生活掐住脖子,如何盡快適應資管新規,如何在監管趨嚴、業務趨同的大背景下找到突破口,對于已經身居高位的招商銀行來說,新的機遇與挑戰都在眼前。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信托圈。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