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深發展發布公告稱,近日該行收到《中國銀監會關于深圳發展銀行更名的批復》(銀監復〔2012〕397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變更為“Ping An Bank Co., Ltd.”……
一則200多字的更名公告,意味著占據A股00001號20多年的深發展名稱,即將與大家永別。這一刻觸動了無數老股民,長達20多年難以磨滅的記憶。不少網友更是呼吁“生命中有深發展烙印的朋友們,請在心中給它留一個位置!”[詳細]
再見,深發展2012年第3期
深發展資產規模較成立之初暴增近萬倍
1987年,12月28日深圳發展銀行宣告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家由國家、企業和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在接下來的20多年里,深發展可謂重筆寫出中國金融業創新的傳奇。從6家農村信用社成長為在22個經濟中心城市設立了約300家分支機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北京、香港設立代表處,并與境外眾多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
2004年,成功引進了國際戰略投資者——美國新橋投資集團,成為國內首家外資作為第一大股東的中資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引進外資和國際先進管理理念的指引下,駕馭著零售業務、公司業務和機構業務“三架馬車”的深發展,在產品創新方面連續推出讓消費者欣喜不已的貼身服務:“雙周供”、“非交易轉按”、“循環貸”、“存抵貸”、“氣球貸”,以及針對中小企業的“供應鏈金融”……
1987年,深發展總股金僅792萬元,到2010年總資產已達7276億元(2010年年報),完成了資產總額增長91869倍的裂變。
2011年7月,深發展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獲得平安銀行90.75%的股份,成功完成兩行資產重組的重要步驟。年報顯示,合并后的第一年年底,兩行資產總額達1.2582萬億,較年初大增73%,其中,深發展總資產較年初增36%。(2011年年報)
當之無愧的深市第一股
代碼“000001”,深發展是當之無愧的深市第一股。其不僅是金融改革的排頭兵,也是我國證券市場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
1987年 作為我國首家由國家、企業和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深發展成立之后率先以自由認購的方式公開招股。
1990年12月 深交所試營業,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成為“深市老五股”。
1991年8月深圳股市幾乎崩盤,9月7日深圳市政府決定救市。僅用2億資金,狂拉深發展,成為撬動股市的支點,成為廣大股民的“夢中情人”,到1997年底深發展以181億市值,可流通股份10.72億股,成為中國股市第一大股。當時,深發展被認為是深圳市場的“定海神針”。
1998年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直線上升,深發展也難以獨善其身。直到7年后遇到美國新橋,深發展才重獲生機。
2010年6月29日 新橋退出后,中國平安宣布收購深發展,并最終獲得成功。
深發展最早的股票憑證
1987年,我國第一家由國家、企業和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深發展成立之后,在全國首次以自由認購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
和現在的股票交易不一樣,當時用的是一種紙質的憑證,現場現金交易。
中國第一代股民
1987年,深發展成為國內第一家允許個人入股的銀行。一時間,千軍萬馬“淘金族”紛紛南下,直奔特區深圳。新中國第一代股民,牛氣哄哄地誕生了。老廣黃智華就是其中之一,日前,他講述了當時在特區炒股的經歷。“想知道我國最早股民啥樣?無非兩點:既試過排了10多小時隊,認購不到一只新股的苦頭,也嘗過不到一年,幾千元變成十幾萬元的甜頭。”
2010年9月,深發展宣布將與平安銀行整合,兩大股份銀行的此番資本市場之合并,被投資者稱為“平深戀”。歷時近兩年之后,今年6月,深發展完成了與平安集團下屬平安銀行的整合。
7月26日,銀監會正式同意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變更為“Ping An Bank Co.Ltd.”。至此,深發展更名的監管審批完成,后續將進入工商登記等操作環節。
隨著葉望春、謝永林等平安系人員加入,深發展高管架構基本確定。平安入主之前的2010年初,深發展僅有2名副行長,分別是分管公司業務的胡躍飛和分管零售業務的劉寶瑞。而兩年后,副行長已達到6位,9位高管中平安系占據7席,僅董事長肖遂寧和副行長胡躍飛為深發展原班人馬,行長理查德·杰克遜、另5位副行長及董秘李南清均來自原平安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