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杜強,經濟學博士,建設銀行授信部,曾任職高校、地方政府,2006年脫產讀書。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財政金融體制等。[微博]
精彩觀點1:政府信用期待:對政府信用的盲目期待導致風險轉移得不到有效的制度安排,大家都相信政府在關鍵時候體現父愛原則。所以,對于金融風險,你不怕、我不怕,大家都不怕!構成了溫州金融的“病灶”。[詳細]
精彩觀點2: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明后年起集中到期,它已經將中國的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緊緊地連在一起,國際機構的言論如不能得到快速澄清,將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實在馬虎不得。[詳細]
- 杜強:我國商業銀行正在度過黃金期
- 2013年3月28日
利率市場化正在加速,必然導致銀行總體上面臨存款利率上升,貸款利率下降,從而縮小凈利差。我國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模式、激勵模式在短期顯然不可能得到根本改變。金融脫媒的速度大大加快。伴隨經濟的轉型升級,我國執行的連續多年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必然回歸中性,這種轉變將制約商業銀行的資產擴張,因此,商業銀行不可能通過擴大資產規模來完全抵消利率市場化的沖擊。我國的商業銀行業正在度過黃金發展期。[詳細][評論]
- 杜強:不宜對溫州金融改革期望過高
- 2011年11月22日
眼下溫州金融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過度授信、政府信用期待,一切方案必須對以上病灶集中開火,必須方向正確,否則適得其反。如果政府不能撇清對微觀金融的有限責任,溫州金融改革就不可能獲得成功!從目前這個方案看,我們不宜對溫州金融改革期望過高![詳細][評論]
- 杜強:度過了要素最優配比期 中國應怎么辦?
- 2011年11月22日
筆者認為,我們必須對中國經濟做出的基本判斷是: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已經度過了經濟發展的要素最優配比期。對這句話應當做兩層理解:一是中國經濟是(物質)要素驅動型經濟,而不是制度、技術驅動型經濟。二是我國經濟發展要素的最優配比期已經過去。[詳細][評論]
- 杜強:良好的城市化進程維系融資平臺健康運轉
- 2011年07月20日
2011年7月13日,某國際評級機構對中國政府債務規模做出了不利的評論和判斷后,央視新聞聯播馬上做出了回應,駁斥了有關機構的言論。在這里,央視的回應可以被看作是中國政府官方的回應。雙方嚴正交鋒證明了事情本身的嚴肅性。人們不僅要問,一個泱泱大國,為何對一個國際機構的態度如此小心謹慎?其實答案很簡單: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明后年起集中到期,它已經將中國的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緊緊地連在一起,國際機構的言論如不能得到快速澄清,將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詳細][評論]
- 中產階層支撐戰略:超越和諧的必由之路
- 2011年11月24日
有跡象表明,即使有公共財政的陽光托底,和諧社會的前景仍然漫長。比如,有人沖進幼兒園屠殺兒童報復社會、有人在拆遷隊面前自焚以示抗議,這說明在局部地區,和諧社會非但沒有建成,社會矛盾甚至有所激化。這是為什么?我們有必要警惕嗎?[詳細][評論]
我有話說